第80章 下一任吏部尚书
朱由检在看完这份儿关于整治贪污行动的奏章后,将其轻轻平放在桌案之上。
心中不禁暗叹一口气。
说起来,就他登基后的这大半年时间里,光是北直隶这一个地方,就有上千官吏因各种原因而被缉拿入狱,然后公开或秘密被处死。
就这数量,恐怕都已经超过之前几十年的贪官污吏被缉拿总和了,就算是在天启年间也没有出现这么大规模的行动吧,更何况这才半年时间呢。
这些被缉拿的官员,其中有的是因为涉及先帝落水一案的,有的是因为无脑上奏弹劾的,这一部分官吏的处置问题皆是由魏忠贤所主导,锦衣卫以及东厂联手办理的。
如今这魏忠贤的名声呀,比之天启年间又更上了一层楼。
每天晚上,都不知有多少人在暗中咒骂着他呢。
朱由检相信,魏忠贤将来也会在史书上,留下深深的一笔的。
至于最后剩下的这一部分嘛,便是被崔呈秀这个左都御史给办理了,理由都只有一个,大肆贪污受贿行贿。
被查办的官吏多了,空缺的位子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好在大明有了这么多年的积累与底蕴,其实就读书人而言还真是不缺的。
进士如今确实是不太够用,翰林院的那帮子庶吉士,除了极少数稍显特殊的意外,其他的都给调出来了。
但这举人绝对是管够的,比之洪武年间不知好那儿去了,要知道那时候脚带镣铐上岗的官员不知几何。
这崔呈秀在奏章中清楚的写到,此次贪污整治行动,主要在黄河两岸整治得比较厉害,比如北直隶与河南等地。
山东山西也有一定行动,但也只抓了抓典型,陕西甘肃关中之地则是没有必要,再往南方的话基本就没怎么动过了。
南方的话一是不好动,二是动不了,动了也无济于事,换些官员过去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还是日后带着军队前往靠谱。
不过就当前结果而言,对于朱由检或者对于朝廷来说也算是足够了,剩下的就只等强军了。
朱由检看向一旁的徐应元随口说道:“徐大伴,去将都察院左都御史崔呈秀唤过来见朕吧”
“是,陛下”徐应元拱手应道。
待徐应元走后,朱由检又对着这份儿奏章观阅起来,在看一看下一页的内容。
其中就当前被缉拿的官员,对比与这些地方官员的总数来说,所占据比例其实也不算多。
也不知是涨俸禄政策起得了作用,还是那首辅黄立极写的告诫公文让他们引起了重视,所以才让如今的官场一时间清廉了不少。
一时间还真有些让人难以相信呢,又或许这事儿其实并没有他想得那么复杂。
当然了,想必更多了还是因为惧怕于魏忠贤的手段吧。
毕竟在朱由检刚刚登基那会儿,可是有着不少的前车之鉴的,但凡是有些脑子的,也该看明白局势了。
那些有着大背景的官员们说办也就办了,更别说剩下的那些小虾米了,还不就是顺带的事儿吗。
如今朱由检是觉得魏忠贤这伙儿人是越用越好用,将这些权力全部交给他们,也不用怎么担心被他们反噬。
毕竟他们能依靠的也就只有皇权,若没有皇权他们什么都不是,有的是人能搞他们。
这对于皇帝来说,确实是比那些大族要来得好,也更听话。
门阀之祸,已经在这片土地存在上千年了。
什么狗屁五姓七望,什么狗屁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本质上还是皇权不够集中的问题,而这些东西也都无一例外的成为了王朝的巨大隐患。
好在皇兄留下了一批现成就能用的人,倒也不存在政令不通的问题,至少在黄河两岸问题不大。
近两个月以来,一直有人在源源不断的往内帑里送钱,负责内帑管理的李永贞更是笑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还说这是他此生最高兴的日子了。
这些钱都全是这些官员们上缴上来的,全是以往用非法手段贪污来的钱财,算是缴钱免罪吧。
就最近李永贞前来禀报过一次,如今的内帑已经有近三千万两银子了。
这个数目是朱由检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就算除去之前魏忠贤搞的、阉党一伙儿人捐的、以及孙传庭从陕西送来的那些钱以外,最近内帑收银至少也该是一千七八万两吧。
大明,当真是,一点儿也不缺钱呀。
不过这钱毕竟也不能吃,除去军饷俸禄等必要开支以外,更多的银子还是需要换成粮才行。
有道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一想到粮食,朱由检就不禁皱起了眉头。
毫无疑问,如今别说是陕西了,就算是包括北直隶在内的北方四省,也主要是依靠南方的粮食供应,靠自产粮是维持不了朝廷的运转的。
光是北京一地,每年就有好几百万石粮食通过漕运运到京城,这样才能保证朝廷的正常运行。
再一想到今后连年的干旱,仅靠两岸的粮食恐怕还不够,即便是够吃那也相当勉强,稍稍一些意外就得有人饿肚子,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还需要从其他地方找粮才是。
于是朱由检看向身后依靠在大梁柱上的舆图,将目光看向比南方还要南方的地方。
比如安南、吕宋国、爪哇国、东吁等国。
早就听说,这些地方的物质丰富,想必今后大明的粮食问题还得靠这些地方才行呀。
不管是武力也好,还是财力也罢,总之是要搞到粮食。
那么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加大港口与船只的建设,只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呀。
等会儿再将王体乾叫来议一议。
......
......
“臣崔呈秀拜见陛下”
“免礼吧”
“谢陛下”
这崔呈秀应该是早有心里准备的,所以来得很快,并没有让朱由检久等。
朱由检率先问道:“崔御史,那周应秋可已经处置好了?”
“回禀陛下”
崔呈秀拱手答道:“崔呈秀已经当着众多候补官员的面儿,将其凌迟而死,其上百万家资均以充公,由李永贞公公签收入库内帑,另有上百人周应秋的爪牙,也均以捉拿入狱,如今正论罪处置”
崔呈秀说完后,便一直低着个脑袋未曾抬起。
这个周应秋,真他娘的死不足惜,也不看看当今是个什么局势,还不要命的使劲贪,是不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呀。
现在好了吧,钱一份儿没留下,人也被切成片儿了。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陛下今后怎么看咱们这些人呢。
之前他们将所有家资都上缴国库,好不容易换取了陛下的不再追究,那知这厮不听劝告胆大包天,刀都架在脖子上了还不知收敛,还将他们这伙儿人全都给一并连带了,实在是可恶。
等会儿回去,还得将其剁成肉泥才行,否则难消这心头之恨。
“行了行了,此事就这样到此为止吧”
朱由检自然也看出崔呈秀在担忧些什么,毕竟这个周应秋也算是他们阉党中,一个稍有那么一丝重要的人物。
怎么说也是一部尚书不是,多多少少也是有那么一丝影响的,但其根基浅薄,影响有限,说灭掉就灭掉,丝毫不费力气。
只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这周应秋他是怎么敢的,或许真就是没那眼色吧。
因为他的这吏部尚书之位也不是靠争来的,而是靠溜须拍马拍来的,所以这心中自然是少了一些斗争的计量,看不清形式倒也正常。
若是正常为官的话,像周应秋这样的,这辈子估摸着最多正五品到头了,就连四品知府他也是不配的。
朱由检随即又问道:“崔御史,你对于下一任吏部尚书可有人选推荐?”
“回禀陛下”
崔呈秀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臣心中当前并无人选,此事还需陛下圣断”
朱由检闻言一笑,看看,这水平的不同立马就体现出来了。
若是那周应秋来的话,恐怕当场就会迫不及待的提出人选吧,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也不可能在踏入这里了。
关于这吏部尚书之后,朱由检的思绪立马会回到了崇祯皇帝的时期。
实际上,崇祯皇帝当初还是提拔了不少,确实是有实力有品德的官员的。
只可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些个官员大多都没落下什么好下场。
原因很简单,这就类似于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关系一样。
崇祯皇帝摆不平来自保守派的压力,为了力求安稳,最后就只能将这些改革派的官员统统给处理掉,所以他们的下场不是被处死就是回归乡野。
这样做的结果确实是换来了短暂的安稳,若是没有后来的那场河南大旱的话,说不定还能再多撑个几年呢。
不过也仅此而已,最多也就几年或者十几年吧,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看来,崇祯皇帝在这一点做的确实是有些差劲。
后来崇祯皇帝虽说也意识到了要扶持阉党才行,但只可惜,既没有遇到像魏忠贤这伙儿能整人的奇才,其余皆大臣也在不断阻止,在加上崇祯皇帝自己的疑心较重,也就导致后来的阉党始终没能做成大事。
或许崇祯皇帝并没有意识到,所谓阉党,其实并不是光由太监组成的,更多的还是得依靠寒门子弟在基层干活儿,由此而形成的一个势力圈子。
而且这个数量是巨大的,至少当前魏忠贤王体乾这伙儿人在这方面做得还算不错,只要下面儿人多,自然也就多了些气势,中高层官僚在怎么乱也不怕。
至于官位什么的,对于阉党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关于这改革派和保守派的问题,就现在朱由检所面临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改革派还是保守派的问题。
南直隶暂且不论吧,但自己脚下的北直隶那绝对是没问题的。
谁反对就办谁,都无需一丝犹豫的。
至于影响什么的,那只能表示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有影响那也是魏忠贤的影响。
“吏部尚书呀...”
朱由检喃喃自语着,说起这吏部尚书,他还真想到一个。
这个曾经由崇祯皇帝一手提拔起来,又暗示让其归乡的房壮丽。
房壮丽可是老臣了,一个资历比黄立极还要老不少的老臣,黄立极刚刚中进士的第二年,房壮丽就已经是礼部主事了。
他为官清廉,敢于向朝廷谏言,当初就连杨涟等人也是由他所举荐了。
后来又担任工部侍郎,河道总督,当时黄河决口,他日夜在河堤上督率河工,决口合龙后还生了一场大病。
再后来,归乡的他同样遇到了建奴来袭,而像他这样的人,自然也不存在什么降与不降的问题,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被建奴残忍的杀害,哪一年,他八十一岁。
如今的他,就是吏部侍郎。
说起来,这朝堂六部,一个人就已经待过三部了,可谓是四朝元老加三部元老。
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残害忠良,而他不附从,闭门不问政事。
当初崇祯皇帝立他为吏部尚书,欲重整朝纲。
而房壮丽自然也没有辜负崇祯皇帝,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搞事情。
因此受影响的人很多,后来崇祯皇帝没顶住群臣带来的压力,所以最后这事儿也没办成,所谓重整朝纲整治官吏一事也就被迫中止下来了。
现在看来,这整治京营的李邦华,以及整治官吏的房壮丽,其实都是很好的人选,只可惜最后都因各种原因没能搞下去,实在是可惜。
但这一次嘛,说什么也不能停止。
想到这儿,朱由检便说道:“这吏部尚书就让现任吏部侍郎房壮丽来担任试试吧”
崔呈秀闻言紧皱双眉,仿佛这个名字好似还挺陌生的,但又好像曾经听到过。
但也就在下一刻,他便想了起来。
原来是他呀,此人不是都从不出门的吗,而且年纪也非常大了,估摸着就这两年活头了。
不过也就三分一息时间,他便连忙点头道:“臣明白,臣这就下去带陛下去请房壮丽来担任这吏部尚书”
“不急”
朱由检摆摆手道:“朕还有些事儿想在跟你谈谈”
阅读崇祯大明:我朱由检绝不上吊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