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胜是中国东周末年的墨家巨子。其著名事迹是为了守义,与约180名弟子死于楚国阳城君(一说鲁阳文君)的封地。公尚过,作为墨子的弟子,深得墨子器重。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
“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
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子墨子于鲁。曰:
“吾以夫子之道说越王,越王大说,谓过曰:‘苟能使子墨子至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
子墨子谓公尚过曰:
“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抑越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则是我以义粜也。钧之粜,亦于中国耳,何必于越哉!”
此故事是公尚过被派到越国宣传墨家主张,结果让越王对墨家之学叹服不已。越王表示要用五百地的代价礼遇墨子,这足以说明公尚过对墨子思想理解深入,表达清楚,阐发得当,应是深得墨子思想精髓的人。
墨子甚至直接称赞过公尚过,其赞许之词连在大弟子禽滑厘身上都没用过。
墨子南游到卫国,车上装满了书。弟子弦唐子觉得很奇怪,问墨子道:www.laoyaoxs.org 老幺小说网
“我记得老师您曾教导公尚过说,读书只是为了衡量事物的是非曲直。现在您出门带这么多书,又做什么用呢?”
弦唐子的意思就是说,按您的意思,许多事情的理解是不用从书上去学的,可你自己出行却是带足了书的呀!
墨子说:
“殊途同归的道理,流传的时候确实也会出现差错。正是由于人们听到的不能一致,书就多起来了。但像公尚过那样的人,对于事理已能洞察精微,对于殊途同归的道理,已能把握要领,因此就不必事事用书教导了。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墨子能如此评价公尚过,足以说明他对公尚过理解之深。两个学识上互相信赖之人,无疑是难得的思想上的知己。
东周末年的墨家钜子名叫孟胜,其著名事迹是为了守义,与约180名弟子死于楚国阳城君的封地。
孟胜与楚国的阳城君是上下属兼好友关系,阳城君外出之时,令孟胜守护其领地,并将一个叫璜的玉器分成两半当做符,将一半交给孟胜并吩咐他“符合听之”。
楚悼王去世,之前妒恨吴起的众大臣群起作乱要杀这位名将,最后吴起故意伏在楚悼王遗体上,被弓箭射杀,但有些箭也因此射中楚悼王的遗体。楚国有法律,毁坏王尸是大罪,罪连三族。
楚国太子继任,为楚肃王,他要杀光“射吴起并中王尸者”,共有70多个家族被牵连。阳城君也是其中一个参与射杀吴起的大臣,阳城君闻知消息之后逃跑。楚肃王要收回阳城君的封地,当然并没有阳城君的“符令”。
孟胜认为受阳城君所托,现在无法守护其属地,必须一死。
其弟子徐弱劝告孟胜,认为事已如此,死亦对阳城君无任何益处,且此举将令墨家损失惨重,更有可能“绝墨者于世”。
孟胜却认为他与阳城君的关系非浅,若不死,将来恐怕没人会信任墨者。并认为他会将钜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不怕墨者绝世。徐弱听了孟胜的话,先去赴死。
孟胜令三个人传钜子之位于田襄子,然后赴死,跟随孟胜赴死者约有180人。三人转告田襄子继任钜子之后,又要折返楚国与孟胜共同赴死,田襄子以刚接任的钜子地位命令三人留下,但失败。
从史书上看,孟胜等180多名墨者在徐弱去世之后到底是战死还是自杀的并没有记载清楚,但以墨家的兼爱和非攻理念来分析,自杀殉城的可能性最大。不管是战死还是自杀,总之在徐弱去世之后,总计180多名墨者全部殉城就义!
血性之义荡气回肠,楚国大地悲壮惨烈。中国人何曾缺少这种血性?中国人何曾缺少这种勇气?墨家学派提倡自上而下进行改革。
墨子认为社会组织起源于天下“一人一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认为正是大众导致了意见的不统一。因而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相非”才出现了社会的混乱,因此,只有选举天下贤人为天子、三公、请侯、正长,按照最上一级的旨意做事,做到: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这样“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意思是天下思想首先集中于官吏,而官吏又上同于天子,这样才能做到“一人一义”,社会才能够安定。
墨家的这种思想,表现在政治上,是推荐弟子出仕,通过弟子在各国为官,来推展墨家的学说。而这种思想表现在墨家集团内部,就是钜子的绝对领导权以及下级的绝对服从义务。
可以说,墨子就是用他的政治理想和社会主张来管理作为团体的墨家,在一定程度上说,墨家实际上也是一个小的“国家”,除了没有土地之外,一切都按照墨子的政治统治主张来进行。
甚至可以这样认为,通过墨家这个团体,可以看到国家采取墨家主张施政之后的景象。
墨家有严格的“家法”。墨子也是主张遵循“法”的,他在《法仪》中就阐述了自己的这种思想,在墨家内部,墨家纪律的严格性不但体现在法度的严格上,还体现在执行法度的公正上。
墨家纪律严明,而且执法如山,不徇私情,即使钜子本人也不例外。
就像墨家钜子腹朜杀了犯法的独子,后世的人对此都十分敬佩,认为墨家钜子在执行墨家法度上做到了大公无私。而墨子后世的传人也因此而恪守墨者之法,从而保证了墨家组织的严密性,使得墨家数百年而长盛不衰。
墨家法度的严格还体现在组织的严密性上,墨家组织严密,《公输篇》记载的就墨子为了止楚攻宋,派弟子禽滑厘等300人,按照墨子的守御部署,在宋城以待楚国的事情。
试想,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在短时间内组织300个弟子参与守御的任务,不是能轻易做到的。正是墨家组织的严密性,才保证了行动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及时性。
墨家的法度严格还体现在“行义”上,墨家以“兴天下之利”为己任,为此摩顶放踵、甚至牺牲性命也作所不惜。
墨家钜子孟胜,受阳城君之托为他守城,然而阳城君参与了吴起的谋反活动,因此而获罪,封地要被收回。孟胜守国无望,就像以死报阳城君,虽然弟子徐弱劝谏他不需要这么做,但孟胜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死亡才是行墨家之义,于是把钜子之位派人传给宋国的田襄子。
孟胜死去世之后,他的弟子80余人也不全部自杀。就连那两位受孟胜之托传位给田襄子的使者,返回之后也自杀身亡。孟胜在死之前,曾说自己必须选择死的原因:
“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
正是这种无畏的牺牲精神,为墨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使墨家不断的发展壮大。
墨家巨子孟胜带着门徒游说到楚国,与楚国阳城君建立了良好关系,阳城君叫墨家为其驻守封国,并掰开玉环为信物,与孟胜一人一半,说:“凭此信物,见物如见人。合符以后才能听从命令。”其时,正值楚国吴起变法,激起了楚国贵族的强烈反对,阳城君站在了贵族一边。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大臣们在悼王停丧的地方射杀了吴起,阳城君参与了这个事件。楚国肃王继位后,治罪这些大臣,阳城君逃走了,楚肃王收回阳城君的封地。
此时,负责为阳城君守城的墨家弟子孟胜十分尴尬:守,无起兵的信符;走,对不起阳城君的信任,也不符合墨家义的行为理念。孟胜认真思考后,对弟子们说:“我答应为人家守城,现在没有见到符信,自己的力量又不能禁止楚国收回封地,不能为此而死,是不行的。”
他的学生徐弱劝他说:“死了如果对阳城君有好处,是可以的,如果对阳城君没有好处,却使墨家断绝了,这不可以。”
孟胜严肃地说:“不对。我对阳城君来说,不是老师就是朋友,不是朋友就是臣子,如果不为此而死,从今以后,谁还再寻求墨家人做老师,做朋友,做良臣呢?我死,正是为了实践墨家的道义并使墨家的事业继续下去啊!”许弱说:“照你这样说,请允许我先死以扫清道路。”说罢就转身自刎而死。孟胜又派两个弟子去宋国,把巨子的职位传给田襄子后,随即也自刎而死。同时,为孟胜殉死的弟孑一百八十人。那两个去宋国传信的弟子,不顾田襄子的劝阻,执意返回楚国阳城,为孟胜而殉死。此次殉城共计一百八十三人。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令人千载慕之。
阅读十朝代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