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下乡插队开始

《四合院:从下乡插队开始》

第十三章:被折服的朱建国(求收藏鲜花)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翌日。

张元初被渴醒了。

宿醉后的口干舌燥,谁喝谁知道。

刚想爬起身,又感觉身上似乎压着什么东西。

掀开被子一看,原来是张元媛八爪鱼式的扒在他身上。

脸挨得很近,能清楚的感受到灼热的气息扑打过来,最无语的是她嘴里还在不时的吐着泡泡。

啵!

一个泡泡爆开,口水落在张元初脸上。

“......”张元初脸都黑了。

敢情他这张俊俏的面孔,被糊了一晚上的口水?

不对啊。

虽然他昨天晚上喝了不少酒,还跟村长、朱建国等人聊蔬菜大棚的事情聊到很晚,但是倚靠着过人的体质,他并没有喝断片啊。

记得回里屋睡觉时,他和张元媛中间是有隔着小桌子的。

张元初弓起身子看了一下,小桌子不知何时被推到墙根儿去了。

咚咚咚!

房门被敲响。

“元初兄弟,你起了吗?”朱建国的声音从外屋传来。

“元媛,醒醒。”

张元初拍醒了身旁的张元媛,吐槽道:“都十几岁的大姑娘了,睡觉怎么不知道避讳着点,就算我是你哥也不能趴身上啊。”

“哎呀,我把你当姐姐嘛。”

张元媛噘着嘴哼哼。

好家伙,一句话的功夫直接给他变性了。

等一下!

话里有歧义啊,说谁不是男人呢。

张元初往下身看了看,差点怒起。

想想算了,是自家妹妹,禁止骨科行为。

“少胡扯了,赶紧的起来,朱大哥在外面等我呢。”

十分钟后。

张元初洗漱完,拿上两个温热的大窝窝头,就跟朱建国出门了。

昨天抵达已是夜色降临,村子大概是什么样貌,他都还不清楚呢。

“咱们村是建在坡上的,四周是抗战时期挖壕沟后形成的低洼地,西南面紧挨着冰城到牡丹江的铁路线,铁道往南,就是十几年来开垦出来的黑土地。”

朱建国一路走,一路给张元初做着地理介绍。

“村子北面是咱们饮用水的来源蚂蚁河,北岸就是贵乡大队,再往北,那就是大青山了,你知道大青山吧?”

张元初点点头:“自然知道。”

说到大青山,自然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了。

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大青山曾经是他们抗联的根据地。

朱建国继续说道:“贵乡大队往西还有好几个村子,不过很少来往,咱们村西面的树林你知道了,穿过去再往西三四里就是马延公社,昨天在那接的你们,对了,马延公社附近有个火车站的,以后回家探亲,可以直接从那里坐火车出去,不用跑到伊春站。”

“那儿居然有火车站?”张元初还真不晓得。

“有的,很小,以前只有一个毛子姑娘在当售票员,我们都管那叫姑娘站...”朱建国真可谓是事无巨细。

不单是村子的地貌,连生产大队日常需要进行什么工作,都给他详细的捋了一遍。

完事看了看四周,小声的问道:“你说的那个蔬菜大棚,真的可行?能让村里大家在冬天都吃上翠绿的蔬菜?”

张元初不由失笑:“朱大哥,你担心我是吹牛比的?”

确实也是,小拱棚种蔬菜虽然在北方已经试验成功了,但是并未普及进入东北地区,冬天吃翠绿的新鲜蔬菜,确实让人有点难以置信。

这会儿也就是在地窖里储存些土豆、大白菜、南瓜之类耐存放的蔬果,绿叶菜基本上是见不着的。

看到张元初露出调侃的神色,朱建国当即就明白了,他拍了拍前者的肩膀:“你是高材生,能来咱们九江村是九江村的幸运,我信你,放手干,你想好要在哪块地方修建大棚了吗?”

这一路看过来,可不是为了观赏风景的。

尽管九江村依山傍水的,风景优美,可张元初的心思不在此。

他站在坡上,仔细的扫视着四周的低洼地。

最后指着南面说道:“我需要那边的两亩地,修建两座2x15米的大棚作为试点,朱大哥,地能批给我吗?”

朱建国几乎没有犹疑:“当然没问题,村长都说了要全力支持你,不过,南面可不是最佳选择,你确定吗?“”

张元初反驳道:“不,南面就是最佳的选择,如今正值秋季,再过一个月多点立冬,介时北风起,咱们初试的蔬菜大棚又是简易型的,加上降雪估计会撑不住,南面背靠村子这块大坡地,稳固性上比较有保障,被风、向阳、高燥...除了排灌相对没那么方便,其它都是最佳选择。”

其实排灌不便,是个很大的弊端。

没办法,自然环境下造就出来的土地优劣势,除非他能修建出更高级的焊接钢结构、镀锌钢管装之类的大棚。

但那是不可能的,材料不允许,村里的建造工艺同样做不到。

“慢慢来吧,一口吃不成胖子。”张元初回过神来,发现朱建国正定定的看着他,不由疑惑:“怎么了,我脸上有花不成?”

“我就是觉得,你比我更像一个老农。”朱建国由衷的感到服气。

忽然发现他们九江村本来无可奈何下接受的两名知青,却是捡着大宝贝了。

阅读四合院:从下乡插队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