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下乡插队开始

《四合院:从下乡插队开始》

第十二章:获得选择权(求收藏鲜花)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后来世人只知道茅台。

殊不知西凤、泸州老窖、汾酒和茅台,曾经共称为国内四大名酒。

虽然西凤后期退出了四大名酒之列,但是在六十年代中后期,西凤酒的名气和珍稀程度都远远超过了茅台,是现今真正的酒中王者。

这个时期想买到一瓶西凤酒,难度比几十年后买真茅台都高。

这就是为什么,村长看到西凤酒会如此激动的原因。

在九江村,西凤酒属于只闻其名,不见其形,不得其味的存在。

“你怎么买这老多?”村长简直不敢相信张元初那看起来不大的包裹里,能放进这么多的酒。

“什么老多?”朱建国正巧回来,一进门,也是被惊住了,“嚯,凤香型的西凤酒,好酒啊,你拿来的?”

朱建国直接看向张元初。

因为他知道,村长家里没有这玩意儿。

“请客吃饭光有菜没有酒怎么行?”张元初诚挚的道。

“嗐呀,亏了,那些逼崽子光带着一张嘴来的,不用给他们这么好的酒,我去换成自家酿的米酒。”

朱建国刚说完就听到身后传来的笑骂声:“好你个朱建国,心忒黑了,居然想把张小哥要请我们喝的西凤美酒换成米酒,我可不是光带嘴来的,今天刚打了两只飞龙,正好炖了让两位知青尝尝鲜。”

“我那有只獾子。”

“摊牌了,我就带着一张嘴来的。”

张元初默默的观察着这一切。

看得出来,九江村是个十分团结的村子。

别看朱建国说想要把酒藏起来,实际上从他眉眼中看得出来并不是认真的,他故意说的很大声,分明是讲给外面的人听。

目的,自然是帮张元初把请客的这份善意送出去,甚至更推上一层。

如此一来,张元初和张元媛二人才能更好的融入村子里。

很快,各种香喷喷的肉菜端上了桌。

和在四九城吃饭时的少荤多素截然相反,在这几乎看不见绿色菜,肉也基本是野味。

朱建国家肯定容不下全村的人,除了几个在村里担任主要职务的,其他人都是各自把菜端到就近的人家里凑热闹。

张元初和张元媛面前各有一个小炖盅,里面装的便是素有‘天上龙肉’之称的飞龙。

“不要客气,这东西我们村的大人小孩基本都吃过。”朱建国一句话,把张元初的客气劲又给堵了回去。

得,作为后来人他还真没尝过龙肉的味道呢。

“来,举杯,欢迎张元初、张元媛加入我们村,成为村里的一份子。”一村之长作为表率,对两个刚刚落户在九江村的少年表示欢迎。

以后谁敢说他们两个是外人,分分钟狗脑子给他敲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张元初才顶着晕乎乎的脑袋,将话引入到正题上:“村长,不知道大队里准备给我和元媛安排什么工作?”

说话的同时,他瞥了眼系统空间。

2x15米,塑料大棚设计图纸!

这东西,是他在出发前签到获得的。

事实上,国家早在1955年便引进了聚氯乙烯农用薄膜,在四九城用以简单的小棚蔬菜覆盖。

1957年开始小范围向其它城市推广,主要农用薄膜多依赖进口,很难更好的普及。

之后一年,国家自主研发生产出了聚氯乙烯农用薄膜,并于4年前,在春都成功建造出高1米,宽1.5-2米的小拱棚。

可惜棚型太过矮小,不适合东北这种冷凉的地区。

所以坐火车一路过来,张元初都没看到有后世常见的蔬菜棚。

东北地区真正掀起蔬菜大棚革命,要等到80年代,也就是十年之后。

在那之前,寒冷的冬天想吃口青菜,真的很难。

于是在获得图纸的第一时间,张元初便想好了,让蔬菜大棚的这场革命,提前在东北爆发。

按照政策,下乡插队本身就有两种含义,一是城镇新生代接受中农教育,二则是协助农村发展。

张元初自认不是什么大人物,做不到引领天下人的地步,但是既然到了九江村,帮助这个小村庄往前推进,是他作为后世来者的一点小情怀。

当然,得先获得选择权。

他请客吃饭并拿出来许多好酒,同时在饭桌上询问工作的事情,便有着这层意思。

村长下意识的张开嘴,但话到了嘴边,又给咽了回去:“我还没想好,要不,明天让建国领你到村里各处看看生产队里哪个岗位更适合你,再做决定。”

朱建国涨红着脸点点头:“对,不急。”

这...就是选择权了。

一般来说哪有让你挑的,直接告诉你去干嘛就去干嘛。

砍树、除草、插秧......

不会?不会就学,哪那么多废话。

张元初微微勾起嘴角,适时的抛出接下来的话题:“我倒有些想法,既能给我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又能帮助到咱们村子发展,村长、朱大哥,要听听吗?”

刚端起酒杯的两人皆是一愣,最主要是帮助村子发展刺激到他们了。

以蚂蚁河为中心的几个连贯在一起的村子,就属九江村最穷的了。

咚!

二人猛的放下酒杯,一脸期待的看向张元初。

“快讲!”

阅读四合院:从下乡插队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