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幻录》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卓英在经历生死涅槃之后的一些感悟。
如果把卓英的前半生看做是一个政治上的“傻白甜”,那么他在重生后的表现绝对称得上“老油条”。后来,他周游列国时,纵横派的那些导致楚国亡国的说客们被他一个个除掉,也算是为自己复仇了。
当然,《真幻录》并非是卓英一个人所作,未来两千多年里,那些在风雨中走出来的诸风人的首领们,用他们的经历完善了这部奇书,就像《圣经》的完善过程,卓英就是诸风人的耶稣。
巧合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形式也和《圣经》类似,都是通过故事讲道理,所以有时候读起来就像在看神话故事,因为这些情节实在太过离奇。比如里面提到的易术,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石头(易术石),让物质发生变化。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看到在故事里面出现像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那样的情景,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一本儿童娱乐读物。
其实不然,里面很多离奇的事情,书中都一一给出解释。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大师,向人们诉说这一切不可思议的发现。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能感觉到作者那抑制不住的兴奋。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默默记忆这些文字,没有任何电子设备甚至纸笔,完全靠脑袋死记硬背。
在此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记忆力提升得飞快,原本需要背诵数日的文章,现在竟然不出一个小时便能一字不漏地倒背如流。如果我在求学时有这个记忆力,想必会被人称为“神童”。
这是我在研读《真幻录》获得第一个能力:记忆力。这个能力也是完成《修心》篇后,所要具备的第一个“超能力”。
《修心》篇可谓是全篇的“心法大纲”,开篇这样说:
万物皆有相,相对而立。以心会之,皆可易相。
也就是说,如果你足够用心,坏事可以变成好事,难事可以变得易事……
当你心无旁骛,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一点上,那么再难的事情在你的眼中也可能变得简单,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时代称为“冥思”。
后面列举几个例子,另辟蹊径,告诉你如何在嘈杂的世界,处于绝对的投入之中。
比如,在喧嚣的大街静坐,直到完全忘记周围的声音,方才达到绝对投入的境界,卓英用这种反其道的方式,提升专注的能力。卓英说,过去他走在郢都的大街上,在吵闹的稷下学宫,他都做过类似这样疯狂的事情,努力做到了忘记周围的一切嘈杂杂念,只去思索一件事情。
有一次,在齐国的朝堂上,卓英陷入冥思,齐建王呼喊他数声皆没有回应。建王大怒,以为他有意怠慢,要杀掉他,众人求情,才幸免。不过,卓英此后看出齐建王的德行不足以为君,齐国迟早要被秦国灭掉,所以提前离开齐国。不久之后,齐国国君果然投降,众多仁臣被杀,卓英因为看透了建王这个人,早早离开而幸免于难。
佛学上有一种境界,叫做顿悟。达到这种境界后,过去看似难以理解的东西,变得轻而易举,许多过去难以触及的想法,也将信手拈来,《修心》篇正是让修炼者达到这种境界。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十分不易,试想,让你在这个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见钱闭眼、见利重义、坐怀不乱,你是否能做得到。我承认我做不到,但现实偏偏为我提供了这样的环境,让我不得不这样做。
从第二章《玄妙》开始,介绍了许多过去不为所知的奇妙故事,那些玄妙的技能糅合在这些故事中,起初并没有发现,直到完全了解一个故事之后,方才恍然大悟,犹如醍醐灌顶。
如果《修心》让我大大提升了记忆力,那么《玄妙》像打开了我的“任督二脉”,领悟力像开了闸的江水,过去那些阻挡在意识之外的潜意识,奔涌着“灌输”进大脑。
《天地篇》用墨家演化的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重新解释了宇宙。
《天地》用过去的时间作为标尺,推演出现在和过去。他们对时空的理解不再受光速的限制,于是相对论在这里就像经典力学遇到了量子效应,很多东西根本无法解释,比如那个小小的“奇点”,让无数人为之抓狂。在《天地》中,用破碎时空的概念让人看到,环绕在我们周围的时间原来可以重合也可以分离,它从来都不是唯一的,也从来不依托于任何模型。
如果你了解过最新的理论物理,会发现其实最新的统一论也在向这个“朴素”的宇宙观靠拢。古人诚不欺我,原来最原始的思想原来是靠得住的,怪不得老一辈总是“教导”我们要不忘初心。
这彻底改变了我过去的世界观。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以后我会常常从这本书的思想和技能中汲取“营养”,发现种种征兆,解决未来许多棘手的问题。因为,不久就会发现,我现在就像一只可怜的小鸟一样,深陷在猎人的“大网”中,未来数年我都会为摆脱这个“大网”做着殊死的反抗。
除了《真幻录》之外,在另一条密道上刻着的《诸风志》,也让我欲罢不能。
《诸风志》记录了从濯缨元年到诸风人离开此处七百余年的历史,类似《春秋》这样的编年体史书。里面的内容大多是谷中的内斗、外族入侵、七大部落如何分化、学宫著名人物的事迹等等。
在最后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述出两种出谷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在沧水出谷的地方有一个暗河,可以通到外界。这条路就是我们来时的路,可谓是九死一生。如果不是在里面没有活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次尝试那条不堪回首的暗道。
另一个方法是,在附近一座叫做白头山的雪峰之上,乘坐一种叫做如翼的工具离开,这种工具类似现在的滑翔机。据《诸风志》记载,千余年前,诸风人正是用这种工具,飞离洪水滔天的山谷。
我幻想着,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我和雁然根据《诸风志》的记录,制造出“如翼”,登上白头山,纵身一跃,两人翱翔在山水之间,浪漫地离开这个让人悲喜交加的地方。
阅读诸风记之丛林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