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好一个慷慨陈词,好一个大义凛然,好一个忠心护主!看到魏公公光辉的形象,听到魏公公无比激昂的话语,在场的“火枪卫”的“勇士”们立刻热血沸腾起来,他们手中高举着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三眼火铳,口中高呼着“保卫皇上!保卫皇上!……”的口号,排成几道横排,向那些黑衣蒙面人发起集团冲锋!
喀斯黎和戈尔仕这次能够大胆地闯入明朝的京城,前来刺杀明朝皇帝,除了他们本身的蛮勇之外,最重要的是皇太极已经给他们做好了最强劲的后盾,给每人配发一百枝“火弩”。
说起这“火弩”,知之甚少。但是要说起古代带火的弓箭,很多人都知道。后金军队火器没有明朝军队的火器进步,这种“火弩”,其实就是戈尔仕发明的一种新式武器。
说白了,就是在一般的弩箭尾部装上火药装置,利用弩箭射出之后的惯性力,与弩箭射中目标后急促停止时产生的冲击力拉动扳机,触动火药装置后产生爆炸力杀伤敌人。
“火弩”的优点是比较快,缺点是尾部的火药装置小,装不了多少火药,爆炸力不是太强大。
即便如此,皇太极在观摩了戈尔仕发明的新式武器“火弩”后,也兴奋得彻夜难眠,下令立即大量制造,并迅速应用于军队中。
此次派喀斯黎和戈尔仕前往北京刺杀明朝皇帝,皇太极心中那种必胜的把握就是来自这种“火弩”。至少,他得先试一下“火弩”的威力到底如何?
正当属下拿着“火弩”一往无前地向着乾清宫发起猛烈的攻击之时,一个蓝衣少女的出现,让喀斯黎和戈尔仕的梦想立刻就破灭了!
说实话,喀斯黎和戈尔仕不知道这位蓝衣少女是何方神圣,也不知道她到底是神还是人,反正戈尔仕发明的新式武器“火弩”,在这位蓝衣少女面前彻底变成了废物!
冷兵器战胜热兵器?!千古罕见!
可是,蓝衣少女的冷兵器到底是什么?就是她手中的那把长剑吗?不一定!
喀斯黎和戈尔仕感到这实在是太难以理解了,莫非是遇上鬼了吗?两个人实在是感到郁闷时,又来了一个金逸枫。
这一男一女两个人的“双剑合璧”正好是在黑衣蒙面人的“火弩”受挫之后,这一男一女的“双剑合璧”趁势杀出,其速度之快,让人难以理解。那些黑衣蒙面人还没有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就人头落地了。
不能让这种现象再持续下去了。戈尔仕看了一眼喀斯黎,喀斯黎明白戈尔仕的眼光意味着什么。
喀斯黎想出手时,魏忠贤的“火枪卫”手持“三眼火铳”列队向他们发起猛烈的集团冲锋。随着“三眼火铳”的一声声怒吼,硝烟弥漫中黑衣蒙面人继续成排的倒下。
喀斯黎?了,他不等戈尔仕说什么,直接大声向他的队伍发出命令:“都给我听着,撤退!赶快撤退!……
那些黑衣蒙面人听到喀斯黎的命令后,掉头就跑。幸亏他们都是一些江湖飞贼,腿脚极其利落,所幸的是伤亡不是特别惨重。
喀斯黎和戈尔仕带领着这些黑衣蒙面人一路狂奔,也幸好北京城中的明军没有大举拦截,否则别想逃出北京城!
东方的天空中已经呈现些许亮光,狼狈不堪的喀斯黎和戈尔仕实在是累得不行,这才命令队伍停下休息。
清点人数之后,喀斯黎和戈尔仕发现,来时所带来的二百人,现在剩下一百四五十人了。这种结果虽算不上是损失惨重,但也不是喀斯黎和戈尔仕想要的。
“怎么办?我们是这就回去复命,还是?……”戈尔仕有些失落地问喀斯黎道。
戈尔仕真的没想到,他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设计并制造的“火弩”,还没有见到明朝最先进的“三眼火铳”,就被一个女人击败了。这情况要是被皇太极知道了,就算是皇太极不惩罚他,戈尔仕也会因为过于也郁闷而自杀!
真丢死人了!戈尔仕鼓吹非常了不起的神器,竟然被一个女人轻而易举的破解了。而且,戈尔仕还不知道这个女人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武器,来破解的。
就这样回去见皇太极?……
那还不如现在自己了断算了!可是戈尔仕现在还不想死,至少,他得知道那个破解了他的“火弩”的女人长得什么样子。是用什么武器来破解了他的“火弩”的,否则,他戈尔仕死不瞑目!
喀斯黎本来是想看戈尔仕的笑话的,但是,他的眼珠一转:“我说兄弟,你也不必太在意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我们的主力尚存,是有反攻的机会的……”
“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戈尔仕有气无力的问道。
喀斯黎对戈尔仕说道:“兄弟,你先歇息一下,把事情交给我吧!”
看戈尔仕没有反对,喀斯黎立即叫来一个小兵:“你,现在去想法打听一下,这里是什么地方!……”
喀斯黎又叫过来另一个小兵:“你,现在马上去这周围找找看,哪里有客栈!……”
不一会儿,第一个小兵回来:“报告喀将军,这里是承德。”
喀斯黎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第二个小兵也回来了:“报告喀将军,距离此处一里路有一个‘避暑客栈’。”
喀斯黎走到一个较高的土坡上:“各位兄弟,现在我们换上老百姓的衣服,藏好我们的兵器,之后听我的命令……”
那些黑衣蒙面人立刻脱下衣服,换上明朝老百姓的衣服。喀斯黎来回走动着看了一下:“嗯!还别说,真的像一个商队呢!……”
“火弩”和其他兵器被卷进一个个的大包袱里面,喀斯黎又让几个士兵买来几个大车,把大包袱装上去,再一看,俨然是一个商队的模样了。
阅读侠风剑影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