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是白指挥亲自开着吉普车送回四合院的。
杨帆下车的时候还抗了个麻袋,后台剩的小面包全让他打包带回来了,数量倒不是很多,只装了四分之一麻袋的样子,倒不是不想用塑料袋装,实在是这年头,塑料袋也不好找啊。
告别了白指挥,一个人进了院子。
这会已经十点多了,前院,中院的住户都已经熄灯了,便是后院也只有老太太屋里亮着灯。
推开门,老太太正靠着床,打着瞌睡,头一点一点的。
“奶奶!”
老年人睡觉轻,老太太睁开眼睛,“乖孙,回来了啊!”便要爬起来给杨帆弄点热水什么的。嗯,老太太的腿已经好了。
杨帆连忙拦住,“奶奶,您就躺着吧,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看看,这是什么?”说着,从麻袋里取出只小面包。
老太太迷瞪着眼睛,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来。
杨帆直接塞进老太太的嘴里。
老太太一阵咀嚼,“嘿,这个好,松软,甜,吃起来倍香!乖孙,哪里弄的?”
“别急,还有好东西。”便将送的照片递给老太太。
老太太接过一看,“呦,领导还是这么精神。”
老太太也是见过的,当年在圣地的时候,还给做过鞋子。
杨帆便将汇演发生的情况,一一说给老太太听。
最后听到那三张纸条的时候,老太太楞了下,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乖孙,那三张纸你打算怎么弄?是贴在墙上还是怎么?”
杨帆一笑,“奶奶,您这是考我了?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可能贴墙上啊,肯定是藏您那藏宝洞,谁也不让看,谁也不告诉!倒是这照片,回头,就贴您老床头,那可气派的很!”
老太太这才又绽放了笑容,“乖孙可真聪明,这三张纸啊,放在古代,那就叫做丹书铁券了。”
“这东西,平时就得供着、敬着、藏着,等小人出来了,再拿出来,吓死他!”
“嗯,这照片,咱也别贴床头了,就贴屋里,大的像旁边吧。”
杨帆点点头,“成,都听您的!”
老太太还不放心,不顾杨帆的阻拦,还是下了床,找了些牛皮纸,将叠好的三张纸一层层的包住,又找了个木盒,将牛皮纸包裹放进去。
这才让杨帆挪开衣柜,自己亲自将木盒藏进了防-空洞里。
忙活了好一阵子,老太太揉揉肚子,“乖孙,奶奶饿了,那啥小面包,还有么?”
......
拿到了护身符,杨帆一直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了下来,这才发现,原来四九城已经很冷了。
这个年代,便是四九城也做不到集中供暖,只有一些厂子或者单位的宿舍区,才能仗着厂子里的锅炉享受一把暖气的便利。
四合院里普遍的保暖方式是烧炉子。
这时的炉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烧蜂窝煤的,另一种是烧煤球的。
一般家用的外形都差不多,只是炉子里面的一些小零件有些不同,烧煤球的炉子可以烧蜂窝煤,但是烧蜂窝煤的炉子不改装一下就不能烧煤球。
?北方人和南方人在烧炉子上有很大不同,南方人使用的是一种很小的炉子,可以搬着四处走,用的时候搬进来,不用的时候就放在屋子外面,以免中煤气。
四合院里傻柱用的就是这种,毕竟,老处-男睡冷炕,全靠火力旺嘛!
北方人的炉子就很大,很重,是铸铁的,不能随意搬动,所以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就要加上一段白铁皮的烟囱,把炉子里面的烟气全都排到屋子外面去。电视看得仔细的话,能够发现秦怀茹家的便是这种。
很多北方农村长大的孩子,都从小就学会了两个技能,封火和拔火。
这是两个比较专业的北方民间用语,主要用于对炉子的操作上,在南方可能用得比较少。?
这是因为北方天气寒冷,需要用炉子取暖,所以习惯让炉子全天都燃烧。
而这个年代,煤也是稀缺货,也得凭票供应。
拿四九城来说,每人每个月的定量在三十五公斤左右,听着是不是很多?
不过你得知道,一块标准蜂窝煤就是一点二五公斤了,全天燃烧的煤炉,一天至少也得五六块标准蜂窝煤的量,也就是说一天至少六公斤。一个人的定量也就够用五天多的。
家里人多屋子小的还好点,勉强够用。人多屋子大的,一到冬天就得满世界的去找碎煤末,自己团煤球。
为了节省燃煤,就会利用炉子下面的活动进气口和烟囱下面的活动出气口,来把炉子里燃烧的煤调整到一种缓慢阴燃的状态,这就叫封火。需要使用的时候,只要把这两个活动风门打开,在把炉子里面一个小盖子拿出来,就能让炉火在十分钟左右就恢复到燃烧状态,这就叫拔火。
阅读四合院我的父亲是厂长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