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通胀货币政策将收紧的预期下,仅靠上市公司的内生成长性来发掘价值将十分困难。唯有从外延式成长性发掘并购重组的价值,才能既规避大盘调整的风险,又能获取不亚于2009年上半年的丰厚收益。因此,真正的估值洼地和新热点将是并购重组,而动作最大最快的并购重组是上海本地股。既有双中心驱动,又有大浦东整合概念,还有世博会、迪士尼题材,更有上海市政府和国资委的实质性推动,上海本地股发展前途看好。
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集团为46家,上海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72家。目前已有超过30家企业集团上报了“三年行动规划”。按照“成熟一家操作一家”的原则,部分企业集团的改制重组已在进行中。地方政府强力推进企业大重组、大并购。
三大思路引领重组
事实上,作为基础资源的配置场所,资本市场一直因重组各种资源的功能而充满魅力。从证券市场运行轨迹看,与上海相关的各种具备开创性的重组题材,也一直令资本市场风生水起,因而成为热门的话题。随着上海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上海被赋予的使命和资源将向更高一个台阶进发。
上海本地股的整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历史机遇上讲,上海市国资委鼓励企业整体上市或者核心业务上市,在3~5年时间内,让上海国资的资产证券化比例达到30%或者更高。重点锁定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涉及汽车、装备、商贸、航运等多个地方国资优势行业。
上海国资整合主要有三大思路:
思路一:整体上市
通过定向增发或资产注入将集团主营业务资产全部证券化,即整体上市。思路二:合并同类项确定集团主业,明确旗下多个上市公司的定位,分别进行同类主业资产的合并。
思路三:先剥离再注资
剥离上市公司资产,使其成为壳资源,再注入其他集团的优质资产。
国资整合机会多
上海国资布局将向4类企业调整。其中产业类企业(集团)着重突出主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标杆、集聚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有条件的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转型为资本经营公司;资本经营类企业(集团)着重发挥在优化国资布局中的投融资主体和市场平台作用,引导增量的同时盘活存量,促进国资在流动中增值,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投资类企业(集团)着重发挥在非竞争性、公益领域的主导作用,重点承担关系国计民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任务。此外,企业性质的应用类科研院所着重提升公共性技术研究和服务水平,发挥标准制定、技术检测等专业服务优势,促进产学研联盟、融合,围绕产业创新发展,打造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研发服务优势企业。
在上海国资企业集团加速整合之后,相关上市公司的质量必将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在上述多重题材之下,上海本地股也极有可能迸发出新的活力,后市有望出现持续性活跃。股市的最大机会在这里。上海股票的重组,尤其是国资的重组,机会非常大。此轮国资整合是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强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背景下进行的,综合各行业在上海国资版图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上海国资的非金融类资产主要集中在地产、物贸百货、汽车、机电、港口运输、医药等领域,所以要参与上海本地股重组的炒作,就必须关心这些行业的情况)以及受世博会的利好来看:
在金融行业方面,曾被拟定为上海唯一金融控股集团蓝本的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资产重组方案,已上报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上海市国资委。一旦获批,意味着上海金融国资体系最大规模的机构及资产重组将开始,上市公司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海通证券和即将上市的国泰君安证券都将受益。
在地产业方面,上海市国资委保留的三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集团——上海地产、上海城建和上海建工,其未来3~5年,将以多元化融资和项目储备为突破口,保持上海房地产领先的集团地位,旗下上市公司有中华企业、隧道股份、上海建工。
在物贸百货方面,上海百联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流通产业集团,为国有独资公司,拥有百联股份、友谊股份、物贸股份和联华超市5家上市公司,第一医药可能转入上实医药,今后专门从事商超业务。另外,锦江集团也值得关注,目前锦江股份已与控股公司锦江国际集团进行战略重组,锦江股份有望继续扩展酒店业资产。
在汽车制造方面,上汽集团正在由大做强,2008年6月23日,巴士股份公布重组方案,上汽集团通过重组实现了零部件业务上市。重组完成后,巴士股份将成为中国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入主上柴股份、巴士股份,再加上旗下的上海汽车,上汽集团重组后已拥有3家上市公司。
在机电方面,上海电气以换股合并上电股份的方式实现A股上市,上海电气将作为存续公司在上交所上市,上电股份的业务全部纳入上海电气,而且由于太阳能业务与公司的其他板块协同效应不强,公司正逐步退出太阳能板块业务,集中资源发展风电和核电主业。
在医药板块重组方面,目前看好的模式是以上实医药作为上实系旗下工业整合平台,以上海医药作为上实系的商业平台。
另外,浦东为最具爆发力板块。浦东国资旗下有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张江等4家上市公司;另外还有浦东建设、上工申贝以及原南汇的汇丽B股。前4家控股比例高,已很难做大,而上海上上下下对浦东寄予厚望。反观民企新湖旗下两家同业上市公司都可以弃壳合并重组,浦东国资很有可能突出奇招。
在地方整合逐步推进的同时,在今后10~20年内,上海有条件也有能力建成面向亚太地区和东北亚的“一个枢纽、六个中心”,即国际信息枢纽,国际管理控制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与物流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观光和会展中心、国际文化和科研中心。其中,国际贸易与物流中心将为物流贸易上市公司带来长期发展机遇,国际观光和会展中心会对消费和旅酒店类上市公司构成利好。
经过国资重组,优势资源向主业集中、调整整合非主业资产、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将会改善国有资源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政策强力支持和推动并购重组将进入“深水区”,央企整合重组、地方国资整合、民企借壳后的注资与整合将继续加快。在市场震荡加剧的氛围中,并购重组引导的主题投资依旧是市场的热点。
长期战役:双中心建设——向纽约看齐
2009年3月25日注定要载入史册。当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上海建设“双中心”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如果套用一句股市术语的话,可以说,“双中心”建设将使上海的基本面发生巨变,其未来爆发潜力不可限量。
何谓金融中心?通俗些说,金融中心是指一个金融人才、金融机构、金融信息、金融资本、金融交易和金融服务的集聚地,并且在这个集聚地中,这些要素能够综合形成低交易成本、高交易效率和一定的辐射效应。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便利的交通、稳定的政治环境、较发达的经济水平、广阔的市场前景、货币的自由兑换、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规范的金融市场监管、健全的法制环境、有竞争力的金融人才和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公认的仅有纽约和伦敦。
伦敦金融城公布的GFCI(即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是目前比较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综合评估指数。在最新一期的排名中,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和苏黎世分居前五,上海排名仅为35。但是,现在的差距恰恰意味着未来的机遇。
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一直是上海经济的重中之重,也是政府关心的头等大事。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后,同年,上海在数月间连续出台了多份文件响应中央:
5月8日发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6月25日通过、8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是上海为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而设立的第一个地方性法规,也是上海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由政策面向法制化转变的重要标志;
8月4日出台《上海市集聚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这些文件将上海在今后11年内如何深入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路线图勾勒清晰: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等。
信托板块受益将最大。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受制于分业经营和投资范围无法施展拳脚,但在资本市场历练多年的券商及经营范围最广泛的信托公司将成为最大受益者。目前金融中心建设受益股票中,浦发、交行、太保三家公司的市场关注度最高,而多元金融化中的一些小公司同样具备上涨动力。
上海航运中心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受益板块较多:一是港区建设以及与周边地区可能的资源整合,包括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海运与内河航运、陆运、空运的联动,上海港与连云港等周边港区的协调发展等;二是航运物流企业业务增长以及税收优惠带来的投资机会;三是涉及船舶制造和交易的相关企业,主要受益个股将包括上港集团、振华重工、长江投资、中船股份、中海发展等;四是地产和基建类公司也具有一定投资机会。根据上海市目前航运业发展情况,在北外滩、临港等区域内有相关业务以及土地资源的上市公司将会从中受益,其中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华企业、海博股份等。
阅读战上海:决胜股市未来30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