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谋略市场应用 管理之道

《毛泽东谋略市场应用 管理之道》

第16章 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与团队建设管理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一节人民海军建设堪称团队建设的典范

这个军队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团结。在内部——官共之间,上下级之间,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之间;在外部一一军民之间,军政之间,我友之间,都是团结一致的。一切姑害团结的现象,都在犬须克服之列。

翻开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大批的侵略者从海上进入,大肆地掠夺我们的资源,霸占我们的土地,践踏我们的主权,欺凌我们的人民。果断提出“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指示,运用得当的团队建设方针,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建了海军军种,结束了西方列强海上入侵中国的历史。企业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一样,要改变现状求得更大的发展,强大自己的团队才是唯一的途径。

2009年4月23日,一场展示各国海军共同构建和谐海洋决心的海上大阅兵,在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域展开,隆重纪念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60周年。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多国海军检阅活动,这是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中央军委主席亲临检阅。由25艘潜艇、驱逐舰、护卫舰和导弹快艇组成的中国海军受阅舰艇编队劈波而来。在“向首长致敬”和“为人民服务”的旗语下,数千名官兵分区列位接受检阅。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增加了国际舰队检阅,国际舰队检阅是海军这一国际性军种特有的海上礼仪活动,是世界海军交往和交流的一种独特方式。此前,中国海军曾参加过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国海军主持的国际舰队检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自五大洲29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14国海军21艘舰艇汇聚黄海,与中国海军一起,分享着友谊与责任。阅兵舰鸣笛还礼,主席和各国海军代表团团长热情地向受阅各国舰艇官兵挥手致意。随舰采访的各国记者纷纷按下快门,记录下人民海军首次国际阅兵的经典瞬间。60年潮落潮起——大海,载录了人民海军昨天的光荣。60年潮起潮落我们不能忘记人民海军成立时走过的历程。

1949年4月23日,张爱萍接到军委急电:三野立即组建海军,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张爱萍带着13名同志,着手组建工作。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个新的军种——人民海军诞生了。同日,国民党海军少将林遵将军率领9艘军舰、17条舰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林遵被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同年6月,我军在《大公报》上发表通告:“为创建人民海军,罗织海军人才,业已成立登记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凡一切曾在国民党海军中工作,而今后决心献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志愿为人民海军服务者,均可前往该处报到登记,以备量才录用。”并强调指出:“凡曾在国民党海军服务,不论脱离迟早,不论官佐士兵或阶衔高低,不论航海、轮机、制造、枪炮、通讯、测量、军需、医务或其他行政人员,均可前来登记。”陆续起义的国民党海军人员和投诚到人民海军来的达4000余人,形成了一支相当可观的队伍。当时华东海军确立了一条基本的建军原则,这就是在中国领导下,以人民解放军陆军为基础,团结原国民党海军人员共同建设人民海军。

首先用自己的言行实践了这一原则,成为历史上的佳话。1949年8月28日上午,中南海,身穿青布制服,神采奕奕的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会见大厅,张爱萍为他一一引见同来的“老海军”,介绍到林遵,首先称赞他率领第二舰队起义为我军渡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了大功,并询问了他的身体、生活情况。在沙发上坐下后招呼众人就座,然后一一详细询问几位同志的姓名、籍贯、原来和现在的工作等情况。然后,问道:“你们中间有国民党员吗?”几个原海军同志的心中同时一紧,林遵这个前国民党驻美武官,后来官拜国民党舰队司令的少将自不必说,曾国晟是原国民党海军机械署长,金声是原国民党海军办公厅主任,二人也同为国民党少将,徐时辅是金声的副手,也有不低的国民党军阶,如果要跟他们算一笔“”的账,谁也脱不了干系。谁也摸不透此时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大家都默不作声。屋子里的气氛稍稍有些凝重。

看出了大家的想法,笑道:“要说做国民党员嘛,在座的恐怕都没有我的资格老。”接着他忆起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又讲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反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说,中国近代屡遭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侵略,屡次吃亏就在于政府,中国没有强大的海军。的手用力一挥,加重了语气说:“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问及华东海军的情况,张爱萍做了简要汇报,重点讲了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解放军为基础,团结原国民党海军同志,共同建设人民海军的原则及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的做法,以及原国名党海军同志特别是在座的曾国晟、金声、徐时辅的具体贡献。称赞很好,又特地对林遵及曾国晟、金声、徐时辅讲“你们有丰富的海军知识和经验,有科学技术。我们新海军同志要向你们学习;人民解放军有优良的政治工作和战斗作风,你们也要向新海军学习;新老海军要团结一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而奋斗!”

林遵等受到主席的亲切接见已经是十分激动了,又听到主席对他们的称赞和鼓励,更是激动不已,一致表示:一定为人民海军的建设竭尽全力。凭着人博大的胸怀,接纳和团结原国民党的旧海军,使我们的人民海军迅速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为解放军以及后来的国防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第二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团队建设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团队建设史,一部团队奋斗史。它于1927年8月1日诞生,在1927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称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国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和湖北东部等地区的起义。这些地区起义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当时叫中国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以后,陆续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红军主要是步兵,只有少量的骑兵、炮兵、工兵及通信兵分队。当时的组织体制和编制也不统一,通常是按方面军、军团、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序列和“三三制”进行编组。武器装备主要取之于敌,使用缴获的步枪、机枪、轻型火炮和自制的长矛、大刀等古老兵器同敌人作战。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这个团队不断强大起来。

1927年9月29日,同志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进行“三湾改编”时,就提出实行民主管理制度,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说话的自由,有批评官长和监督经济开支的权利,并在团、营、连建立士兵委员会,代表士兵的利益。

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抗日战争时期,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同时将活动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河南等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改称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部队区分为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各部队仍然主要依靠缴获日、伪军的武器装备来武装自己。在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朱德等同志十分重视部队的管理教育,提出了“军队的基础在士兵”的著名论断及“官兵一致”、“尊干爱兵”等重要原则。

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的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的规模不断扩大。解放战争初期,将能够机动的突击力量编组为野战军。部队区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野战部队按野战军、兵团、纵队(军)、师、团、营、连、排、班的序列编制。部队虽然建设了一些小军工厂,可以维修、生产一些武器弹药来补充自己,但绝大部分武器装备仍然主要依靠取之于敌。解放战争时期共缴获各种火炮5万余门,各种枪348万余支(挺),坦克、装甲车1000余辆,汽车20000余辆,使部队的武器装备得到补充与改善,炮兵、工程兵、通信兵部队有了较大的发展,铁道兵部队和坦克兵分队、防化兵分队也开始组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迈进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时期。在陆军单一军种的基础上建立与发展了海军、空军(20世纪50年代还曾组建过公安军和防空军)等军种和炮兵、第二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铁道兵、基本建设工程兵等兵种,组建了军事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类军事院校。后来又陆续组建了合成集团军,提高了部队的合成程度与协同作战能力。全军的武器装备不断得到改善,部队逐步装备了中国自己研制、生产的现代化的飞机、舰艇、火炮、坦克和导弹、原子弹、氢弹。部队的教育训练成为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尤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到战略地位,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有效地提高了部队在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电子对抗的能力、后勤保障的能力以及野战生存的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诞生至今,已经度过了80多个春秋。这支新型的人民革命军队,在战争年代,为夺取革命政权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和平劳动,继续艰苦奋斗,不断成长壮大,现在已发展成为包括陆、海、空军及诸兵种合成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现代化军队,成为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第三节市场解读

在建国前22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序列中,只有陆军,随着渡江战役的进行,尤其是国民党大量的海军将士的起义和投诚,在的大力关怀下,人民海军成立了。它的成立不仅仅是结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海军的历史,也可以说是创造了一项建军历史,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以来,我们这个曾经在历史上无数次遭受帝国主义海上侵略的国家彻底改写了耻辱的历史。虽然海军从一开始组建就是“成分”复杂,但是他们凭借着对于历史使命的责任,正确的组建原则,妥当的方针方法,终于组成了一支不辱使命的强大团队,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时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郭广昌:复星一个手掌长了25根手指

“要将心比心,很好地跟团队沟通,不仅要看到对方的长处,更要容忍对方的短处。”郭广昌说。事实上,复星长年来团队不散,其根源正是多年来团队的分工明确,宽容和谐。在复星多元化的产业链条中,郭广昌是整个集团的灵魂;梁信军是副董事长兼副总裁,复星投资和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汪群斌是复星实业总经理,专攻生物医药;范伟掌管复星地产;谈剑负责体育及文化产业。

搭档梁信军对郭广昌的评价是:“情商高,起到了很好的整合团队作用。首先让这个团队各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同时还给大家适当分权,达成很好的协调。”

尽管复星董事会已由最初的“五剑客”增至7人,不过新增的是财务和法律方面的专家。梁信军称,他们5个人就像5根手指,哪根也少不得。

复星注重的是团队管理。为避免外行领导内行、团队管理流于表面,复星采取了分工授权的团队管理方式,决策权下放给最专业的人士。这使得团队决策都是由团队里智商最高、最熟悉情况的人拟定,真正实现了决策的群体智商高于个人智商。

如此一来,在复星的团队决策机制中,专业人士和一把手的权重比较大,采纳的往往是最专业的那部分人的意见。在上述决策机制中,最大限度地尊重了专业人士和一把手的决定,同时又兼顾了专业外的风险,考虑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人才的使用上,郭广昌看重职业经理人和空降兵。这样一来,如何保证经理人的忠诚和效率就变得尤为重要。郭广昌认为,必须辅以监督,有监督自然也就得有明确的授权,否则就会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在郭广昌的人才经营理念中,有一个观念牢牢地树立了起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合作伙伴,为其他部门提供战略上的支持和保证。正是这样一种企业精神和团队创业氛围,让一批年轻的高级经理和总经理型人才在复星脱颖而出。

二、蒙牛:把“纸上富贵”变“现实富贵”的富翁们

在火箭速度下,牛根生带领年轻的蒙牛,于2004年6月10日上市香港。几乎一夜之间,蒙牛造就了中国最豪华的年轻富翁团队。www.youxs.org,其身价过亿元。

蒙牛的主要股东中,金牛股份由15位股东持有,他们都是蒙牛的高级管理人员,而银牛股份的16位股东也是蒙牛本身及其业务关联企业中的中级以上管理人员。这些人所持股份,多的市值千万,少的也在百万以上。

一夜之间,蒙牛诞生了一个“百万富翁团队”。

据了解,蒙牛上市,累计诞生了5个亿万富翁、10多个千万富翁、几十个百万富翁。从蒙牛发起成立时的9个人,900多万元的第一笔投入资金,到如今的近40亿元市值,蒙牛创造了中国投资回报率的最高记录。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蒙牛的“百万富翁团队”在当时还只是“纸上富贵”。因为按照蒙牛上市前的相关规定,“百万富翁团队”的股份在2004年随后的5年之内不能兑现。也就是说,如果蒙牛公司随后5年中业绩不能令人满意,这些人的“纸上富贵”也可能缩水到一文不值。不过,蒙牛所在的乳品行业当时正处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专家预测乳品行业在随后的5到10年里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事实上,当时牛根生领导的蒙牛“百万富翁团队”对蒙牛的发展也是信心十足的。在蒙牛上市之前,蒙牛的管理层与摩根士丹利及另外两名策略股东——鼎晖投资、英联投资订立了一个被称之“千万豪赌”的协议:如蒙牛在未来3年的年盈利复合增长率不能达到50%,www.youxs.org,即7830万股转让给摩根士丹利等策略股东;反之,若达到50%的增长幅度,摩根等股东就将把同等数量的股权转让给公司管理层。这意味着蒙牛的管理层若想赢得7830万股票,www.youxs.org。

根据蒙牛管理层当时的预测,2004年蒙牛公司的纯利不少于3亿元,较2003增长83%。以此发展速度,2006年前实现复合增长50%将不存在问题,因此这一“赌局”对蒙牛管理层是有惊无险的。

事实比预测的结果还要理想,3年的“赌局”1年就赢了。“赢”了的背后是蒙牛团队的团结、奉献、奋斗和拼搏。

三、施乐:管“闲事”是任务

施乐公司被称为美国复印机市场的“超级巨人”,它的团队建设特点是鼓励员工之间互管“闲事”,对同事业务方面的困难,不能袖手旁观,而且应予以全力支持。

施乐认为合作精神不会自然发生,管“闲事”正是在制造合作的机会,并把合作的精神润物细无声地内化到员工的工作习惯。为此,施乐经常指派那些销售业绩良好的人去帮助在销售指标线上苦苦挣扎的人。施乐有三句口号专为这种“管闲事”精神所设:www.youxs.org;www.youxs.org;www.youxs.org“闲事”开始。

施乐公司下属的帕洛奥图研究中心汇集了全美最优秀的电脑人才。该中心虽然在网罗人才上不厌其多,但挑选应聘者时却坚决把性格骄傲的人拒之门外。该中心电脑科学实验室总管泰勒说,骄傲的人往往对一个团队具有破坏力,所以哪怕是天才,我们也不敢接受。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强化彼此成就的人,在这里,合作重于一切。

施乐非常强调经验的互相交流与分享,如一位叫丽莎的业务员在阅读一张报纸时,看到有一篇文章赞扬了她责任区内的一家制鞋厂,就复印下来寄给这家制鞋厂老板,在恭喜他的同时,特别指出复印件是用施乐牌复印机复印的,并附上关于机器的资料,结果制鞋厂老板购买了她的机器。丽莎这个富有创意的做法得到施乐公司的赞美和大力推广,从此,寄剪报复印件给潜在客户成为施乐业务员的一种普遍方法。

施乐的工作会议也别具一格。参会者经常是海阔天空地自由发言,随意交流,并允许发牢骚谈顾虑,把会议开得像茶馆那般热闹。而恰恰是这种聊天似的会议触动着每个人的灵感,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零星火花似的东西往往成为启发性的信息资料,这样的“脑力激荡”使得施乐员工每每思路大开。为团队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动力。

四、三菱:终身制下的忠诚

三菱集团被称为日本“第一财阀”,是日本人公认的团队经营的典型,其锻造团队思想的核心制度是终身雇佣制。

三菱的“终身雇佣制”实行得非常彻底,即便在发生经济衰退的年代,其他公司纷纷采取“募集”希望员工通过退职、降低工资标准等措施以自保,三菱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不裁减1名员工。如1977年出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日本企业界纷纷裁员,三菱员工也人心惶惶。得知这种情况的三菱商事社长田部文一郎迅速发表讲话,说:“诸君与三菱在战后困难期携手共度,为公司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竭尽了全力。今天,公司应当知恩图报,绝不能把大家当做包袱甩掉!”这番表态极大地加强了员工的凝聚力。

三菱还实行65岁以前的第二养老金制度。第二养老金加上官方养老金,每月有30万日元,保证了退休职工“老有所养”。三菱认为:“既然是终身雇佣,就应一直照顾员工到死。”这种对退休员工的优厚待遇,使在职员工也感觉到没有后顾之忧,从而更加忠诚于公司。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种优厚的待遇也不是无条件的,三菱要求员工对公司绝对效忠。二战以前的三菱是百分之百的家庭制企业,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多次宣称“三菱的事业就是岩崎家族的事业”,所以三菱从一开始就十分注意“忠诚教育”,二战之后,日本垄断财阀集团逐渐向法人资本主义转化,三菱以前的这种主仆式的“效忠”关系失去了基础,针对这一点,公司又及时强调:“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观念要开始转变,但以往那种主从关系中的亲切融洽的风气,即使在今天也是极好的事……从此,我们是从事共同事业的好友,有共同的理想,是物质上有共同利害的同志。”应该说,这种新“忠诚观”教育很管用,它告诉员工自我利益和公司利益的追求是一致的,是共同发展的。

与此同时,三菱把岩崎弥太郎提出的“所期奉公、处世光明、立业贸易”三项三菱传统社训用一句新口号加以概括——“与国家共命运!”反复向员工灌输三菱的最终目的乃是贡献国家,忠于三菱即忠于国家,从而使得三菱员工从工作中获得一种荣誉感与使命感。

经济的动荡使战后日本大企业或多或少都出现过一些劳资双方的争议,有的还特别尖锐。但三菱却是例外,从1945年至今未发生一例大的劳资争议,这表明三菱一手缔造的“忠诚团队”的建设是成功的。

五、英特尔:精诚合作与技术贡献

英特尔公司从1968年创办,1971年年轻工程师特德·霍夫发明了微处理器。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其销售额从零增长到10亿美元以上,且产品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它始终以技术贡献为核心打造团队的经营理念功不可没。

英特尔公司的管理风格是高度的组织化和整体化。公司行政首脑安迪·古鲁夫是一位办事十分认真的人,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发明创造为核心严格要求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大多数职员都有点怕他。他经常把失败拿到桌面上讨论,查明错误所在,毫不留情。

公司大约有100个常设委员会,他们每月定期开会,就销售、顾客服务、设备、人力资源等问题进行讨论。这些委员会的成立,使英特尔公司的创新进程受到严密监视和精心维护。除古鲁夫外,公司的高级经理还有其创始人诺伊斯和穆尔。在重大决策上,他们有平等的发言权,做决策时必须协商一致。诺伊斯是位外交家,善于跟政府和其他公司打交道。穆尔则是位思想家,他主要负责计划工作。古鲁夫是位实干家。这三位都是有博士头衔的技术人才。正如诺伊斯所说“我们三个高级干部都是搞技术出身的。我们不是律师,不是会计师,也不是证券推销人员,而是实干家。”事实也证明,要在英特尔公司得到晋升,就要有技术贡献。

英特尔公司追求的目标,一是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方面居领先地位,二是招聘一流人才,至于是否盈利则被认为是非常次要的。英特尔公司非常重视到大学招聘人才,招聘标准除了学习成绩外,还特别注重创新意识。那些在校期间曾完成过颇有创造性项目的学生被优先录取。因此,优秀的年轻工程师源源不断地流入英特尔公司,他们大多数是刚从各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的。

以技术为生存基础,以创新为发展必需,以技术贡献为核心是最有效的团队建设宗旨。

【链接参考】

人民海军的发展史就是发挥团队管理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发展一支强大的军队是这样,管理发展好一个企业更是这样。在二者之间存在着可以遵循的客观规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和知识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理论界重视,组织外部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组织内部条件的日趋复杂,使团队成为管理理论的研究热点。团队正在经营管理方面发挥着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组织文化所无法具备的功能和无法比拟的作用,并把组织文化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团队是由一些因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需要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团队的组成基于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从而被赋予必要的技术组合、信息、决策范围和适当的酬劳。他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协力工作并着眼于取得工作成果。团队具有三层涵义:形成共识、目标一致;清楚的角色认知和分工;合作精神。

阅读毛泽东谋略市场应用 管理之道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