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支教,他们说我文曲星下凡

《乡村支教,他们说我文曲星下凡》

第211章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直到45岁,杜甫才逃出了长安,投奔了肃宗”

“而肃宗也是念其有心,给了一个左拾遗的官职”

“但是好景不长,刚当官没多久,杜甫又出事了”

“他因为救一个人,这个人叫房琯,遭到了肃宗的不喜”

“于是直接被贬,而且从此之后杜甫就再也没有受到过重用了”

“额,云老师,这个房琯是谁啊?杜甫为什么要救对方呢?”

明明杜甫的政治生涯终于有了起色。

但是这转变来的太突然,以致于大家都十分好奇杜甫为什么要救这样的一个人。

“额,这个房琯呢,其实并不是很出名”

“他是大唐名相房玄龄的后人,所以家学渊源,也是颇有才名”

“在安史之乱中,表现也比较好,但是有一点就是房琯这个人嘴皮子有点松”

“所以在政治情商上,还有为人处事上都不高”

“但是这个人对于大唐可谓是真正的忠心不二”

“但是其言语还是遭到了肃宗的不喜,然后被贬”

“但是呢,房琯政治情商不高,杜甫这方面就更拉胯了”

“可以说杜甫李白都是政治上的矮子”

“毕竟当时的情况,非常明了,肃宗就是要打压贬房琯,但是杜甫没有看出来”

“于是站出来为房琯说话,这还能落得好?”

“因此直接被贬了!”

【这!】

【官场确实不好混啊】

【这杜甫也是头铁啊,我信他不出来肃宗的不喜】

【我倒是觉得杜甫可能真是一个老实人,觉得这样的忠臣不应该被贬吧】

【哎,好好的政治生涯,刚开始就结束了?】

【说的我都为诗圣老人家担忧了,这政治思想还是不要做官算了】

【是啊,感觉真不是做过的料啊】

听了云峰的解释,主持人也是叹了一口气。

杜甫的政治情商确实有点低了。

而且自己也是刚刚来,这么做无疑是让东家难做啊。

“哎,好吧,那之后呢?”

“之后啊,杜甫就一直都做华州司功参军,直到47岁时”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途中,安史之乱叛军打败唐军”

“在此之际,杜甫的作品再度生化,他写下了‘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

主持人有些疑惑的望着云峰。

“不错三吏三别实际上就是六部作品”

“分别是‘三吏’就是《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就是《垂老别》《新婚别》《无家别》”

“而这几首诗的面世,也是杜甫诗作被称之为诗史的最大关键”

“这三吏三别无疑是当时反映社会时代现状的现实记录”

“杜甫通过对战争时期百姓生活,以及官吏到处抓人充军,百姓离别痛苦的真实写照”

“在诗中,家庭离散,亲人分离的场景,进一步的揭示了战争对百姓造成的摧残”

“字字读来皆是血,这可不是说说的”

“而是杜甫诗集中最真实的体现”

“因为他后面的诗都是把视角对准了现实世界”

“他的诗就是他耳闻目睹和亲力亲为的真实遭遇”

“所以后世有人这样说杜甫的诗集:‘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同年,又现天灾出现,此时正值大旱之际”

“杜甫因此有些下了两手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的《夏日叹》和《夏夜叹》两手”

“在诗中他写下了对天灾的无情,以及朝廷的失度引发的战争霍乱”

“之后,杜甫彻底辞官,然后去了秦州,最后又几经辗转,才到了我们脚下的蜀都”

“他生活可谓是十分艰难,可谓是食不果腹,经常忍饥挨饿”

“这时候,面对贫穷,忍饥挨饿的情况下,杜甫为后世留下了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百忧集行》”

“百忧集行?云老师,这首诗也是长诗吗?”

云峰摇了摇头:“不!这首是一首短诗”

这首诗主要是描写杜甫在栖居杜甫草堂时候的困苦。

那时候,生活无比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这时候他和李白就不一样了。

他做不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举。

但是也对自己这种生活状态充满了感慨。

“如果说杜甫之前的那首五百字诗是写对死亡的凄凉的话”

“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是对于饥寒的凄凉”

“但是这首《百忧集行》则是真正的来自至亲伤害的凄凉”

“至亲伤害?”

主持人此时一脸懵。

云峰点了点头。

“确实是至亲的伤害,当然这种伤害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

“在当时,杜甫可谓是家贫如洗,四壁空空,夫妻对我,也是满面愁容”

“当然最让杜甫心痛的是:‘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当时儿子甚至连父子之礼都顾不上了,指着杜甫的鼻子叫骂”

“为什么要骂?跟诗中说的一样,因为饿,要吃饭,就是这么朴实的需求”

“在古代可是极其讲就君臣父子,这是最基本的礼数”

“而杜甫家又是书香门第之家,祖上也是世代为官,所以他们家的家教肯定是非常严格的了”

“但是在这样的家庭中,儿子都开始不顾礼数,忤逆父亲,可见这是要饥饿到什么程度?”

“古代有种说法叫做‘衣食足而知荣辱’,所有的礼教,在饥寒交迫面前,可谓是一文不值”

“但是杜甫能有什么办法呢?”

“世事动荡,面对儿子的怒骂乞食,他没有愤怒,只有满心的悲哀和愧疚”

“就跟之前在诗中说到的‘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前有小儿饿死”

“后有儿子乞食怒骂,杜甫不由得发出感慨”

“自己年轻的时候何等意气,一生不肯低头,不肯敷衍趋势”

“到老了,如今50了,却成为了强颜欢笑,丰盈他人的样子”

“杜甫内心是何等的悲哀”

“而就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杜甫草堂还是在他的好朋友严武高适等人的帮助下,才建立的”

“在当时,因为此地处于城西浣花溪畔,因此‘杜甫草堂’同时也被称之为‘花溪草堂’”

“之后更是严武推荐,成为节度参谋,此后全家都寄居在川省的奉节县,此时的杜甫已经50岁了”

“虽然再次有了严武的帮助,但是这次任职仅仅不到五个月,杜甫就再次辞职了”

“啊?辞职?”

“云老师,杜甫为什么要辞职啊?他不是很贫困吗?有了这一官半职至少不会让家人困苦吧?”

显然对于杜甫的辞职,主持人很不理解。

而且她说的理由也很充分。

因为当时的杜甫确实困苦潦倒,甚至于只能靠好友接济过活。

阅读乡村支教,他们说我文曲星下凡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