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我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对于这六艺,有了解的吗?”
“六艺?”
清月默念了一遍,发现有些印象,但是又记不起来。
“云老师,六艺我倒是在某些史书上看到过相关记载”
“好像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
回答的是丘主任。
看得出来,对方作为孔庙的负责人,确实对孔子有过一些探索和研究。
“没错,丘主任说得完全正确”
“六艺正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
“我之前说到过,孔子的先祖曾是周朝的君主”
“而这六艺正好就是当时周朝都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个主要技能”
“在文献《周礼·地官司徒·保氏》有明确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我们经常在说四书五经,但是实际上应该是四书五经六艺才对”
“而这六艺中每一艺又是有着不同的种类”
“也就是五种礼,六种乐,五种射,五种御,六种书”
“他们分别是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
“而五射是指: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五御则是指驾驭马车战车的五种技术: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至于六书,目前已经无法具体确认了,但是后世猜测多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几种”
“至于九术就非常神奇了,因为九术严格来讲是指的算术,也有的说的是《九章算术》这一典籍。但是因为《九章算术》比较逆天,所以这一猜测需要持怀疑态度”
【嘶!这么多内容?】
【逆天?这《九章算术》到底什么样子的?】
【孔圣一个人就能懂这么多吗?难怪被称为至圣先师】
【我感觉这称号完全是一点都不夸张了】
【对啊,我之前还觉得有些夸张,现在想想我是目光短浅啊】
【我也好奇,这《九章算术》】
【这说是六艺,实际上都是好几十门学科了吧】
【最关键点应该是这个贵族才能学的技能,他愿意传出来】
【对对对,楼上这点说的没错,古往今来愚民才有利于朝廷掌控的】
【孔圣人这是为万民开智啊】
看了弹幕,还有周围的人一脸的目瞪口呆。
云峰很满意大家的表情。
不然为什么叫天不生夫子,万古入长夜呢。
如果孔圣没有那么逆天,又怎么配得上这种赞誉呢。
“是不是很震惊,震惊就对了”
“因为这才是孔圣,而他的教育目的正是把这些传下去”
“但是鉴于内容太多,想要把这些全部传下去,一个人难免力有不逮”
“所以为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大业,这之后才有了座下72弟子,即72贤人”
“而这72贤人,却大多是他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收下的”
“当然孔圣一生不止是教育,同时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繁荣昌盛与和谐”
“因为他不只是一个教育家,同时也是一名政治家”
“所以在重视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国家的治理”
“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努力的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而正是他的这番努力,他传下的思想和理念成为了夏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
“孔圣所处的时期正是春秋战国纷争不断的年代”
“那时候整个夏族相当于诸侯列国割据的状态”
“所以社会不稳,乱象丛生,当时都人民生活可谓水深火热”
“因此孔圣那时的心愿就是实现和平,安乐,有道德的社会”
“而想要达到完成这些心愿,让社会能长治久安”
“根据当时的政治时局,孔圣认为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出路和改变”
“新的出路和改变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和礼制”
“而要完成这些改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文化思想,然后通过这统一的思想去解决各个诸侯之间的矛盾”
“但是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更何况是各大诸侯列国了”
“在他的不断考究下他发现很多国家的统治者都缺乏一种重要的素质”
“这种素质就是仁德!”
“而普通平民,更是各有各的习俗和习惯和认知,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思想”
“于是他还提倡仁,义,礼这些思想来完成完成统一百姓的信仰,文化和价值观等”
“于是他开始周游列国,想要完成自己的两个最大的目标”
“一个就是把自己的这种儒家思想传下去,建立他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另一个就是想要找到这样一个和自己有着同样观点的君主”
“这样就能为对方阐述儒家思想的价值,从而达到以仁德治理国家的目的”
“进而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心愿,完成思想上的大一统”
“因为孔圣的终极目标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孔子认为只有这样的思想才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
“但是当时都鲁国并不能让自己实现自己的抱负”
“于是孔子在50岁的时候,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那就是弃鲁周游列国”
“云老师,50岁?在古代的时候很老了吧?”
“而且,50岁的话才周游列国那又能走多久呢?”
旁边的一个游客有些疑惑,于是开口问道。
“这位大哥问的好,确实50岁了,已经老了”
“但是不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值得尊敬和崇敬吗?”
听到对方的问题,云峰就想到孔圣的经历,不由得内心激荡。
孔子的坚持,他精神,他的终极大同目标。
这些无一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
要知道当时孔子离开的时候,其实已经在鲁国做到了很大的官了。
而做官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要知道,孔子出生于鲁国。
并且在鲁国出仕,一共也经历了三任国君。
虽然之后后面两位国君鲁定公,鲁哀公比较认真的对待孔子。
当时孔子是非常渴望当官的,但是他为官并不是为了自己,不为权不为钱。
而是为了推行自己的礼。
但是只有当上官了,他才可以尝试推行自己的礼。
所以他才一直在鲁国发展,同时也招募了很多弟子跟随自己学习。
但是后面随着鲁国开始不重视孔子后,孔子觉得自己的志向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因为他主张以仁德治理天下。
在他的努力下,鲁国有了很明显的效果,于是大力发展。
基本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雏形。
但是人心善变,国家强了自然也一样。
随着鲁国的强大,又对邻近的齐国产生了莫大的威胁。
之后孔子为了加强巩固国家的权力,他推行了‘堕三都’的计划。
但是这个计划最终触动了大卿们的利益,所以自然最后失败了。
再加上当时的鲁国已经强大,所以当权者开始沉迷歌舞淫乐。
又有孔子得罪的上卿们不断上奏的谗言。
所以最后孔子不再受到重用。
一心为国,最终却报国无门,更无法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
这才开始了毅然决然的弃鲁而周游列国。
阅读乡村支教,他们说我文曲星下凡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