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开局给辛弃疾换皇帝

《历史许愿墙,开局给辛弃疾换皇帝》

换皇帝01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这一刻, 万朝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虽然大家经常把“让张巡出手发卖庶皇帝”挂在嘴边,但现在真有一个皇帝要被替换掉,还是令人颇感震惊。

第一次许愿的张巡,是睢阳将破, 生死存亡。

第二次许愿的秦良玉, 是浑河血战, 急于救人。

以此类推的话, 辛弃疾位面的君主究竟有多么荒谬,行事多么乖张, 才会被许愿墙选中,欲除之而后快?

该不会又是一个李隆基、赵佶吧。

观众对「辛弃疾」这个名字印象很深刻。

之前出现名将排行榜的时候,有一张「壮志未酬榜」,辛弃疾位列榜首。

【咏絮才女谢道韫:这个榜单就连郭崇韬都没上,辛弃疾却排名第一,该位面的皇帝想来是天怒人怨, 理应速死。】

【章献明肃太后刘娥:郭崇韬虽然死得惨, 却没有壮志未酬,观其一生,兼任将相, 位极人臣,古今誉耀少有堪匹敌者。】

【后唐庄宗李存勖:各位放心, 安时现在过得很好,绝不会重蹈历史上的覆辙。】

【宋太宗赵光义:朕觉得这就不合理,李存勖那样的君主都能给第二次机会, 为什么不能给辛弃疾的君主第二次机会。】

【成华大帝朱见深:什么叫「李存勖那样的君主」, 李存勖的战绩已经打败了九成九的皇帝。www.youxs.org、太宗, 还有刘裕、李世民, 谁敢说自己一定能胜过李存勖?就凭你赵二驰骋高梁河?】

【承天太后萧绰:赵二当时在高梁河逃窜的英姿,朕至今还记忆犹新,驾驶驴车之速,虽腾云驾雾、风驰电掣不能比也,更是让我大辽将士望尘莫及,追都追不上。】

【宋太宗赵光义:你们……哼,朕不与你们一般计较!】

接着便是难懂的话。

什么“那是审时度势”,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之类。

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一时间,万朝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周世宗柴荣:壮志未酬榜单上一共只有十个人,除了辛弃疾,还有羊侃,姜维,陈玉成,文天祥,平阳公主,兰陵王,祖逖,姚襄,萧摩诃。】

【里边朕知道的,除了平阳公主是正常死亡,其他无一善终,要么惨死,要么被害,就算平阳公主也是早逝。】

【辛弃疾能排在他们前面,可见不但特别强,而且还特别命途凄凉。】

【老帅宗泽:竟然没有狄青吗?】

【咏絮才女谢道韫:老将军,这是壮志未酬榜,仅包含落选武庙的名将,狄青在武庙正榜上。】

【北魏钜平侯羊侃:狄青是谁,没听说过呢。】

好家伙,居然有个在榜之人出现了,观众赶忙问道:“小羊将军,你现在还在北魏为官吗,没有去南方?”

泰山城,少年羊侃正在带着自己的数万部众镇守于此。

天风吹急雨,满山松树随之摇动,寒碧凛然,他像一柄利剑伫立在风前,眸光悠悠,望断山河万里。

见到这条消息,眉峰不由微微蹙起。

这个问题,就比较棘手了。

他爷爷羊规是宋武帝刘裕的部下,后来因为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北伐大败,失陷于北方,被迫为鲜卑人效命。

羊规别无选择,表面上和胡虏虚与委蛇,心里的不满却积蓄已深。

他生前,经常带着幼小的羊侃登上城楼,隔江眺望,久久叹息:“人生岂可久淹留于异域,汝来日定要举家回归南朝!”

羊家三代以来,都在筹谋着渡江回归南方政权,不曾有一日忘却。

但此刻,谋划毕竟尚未完成,还不宜公开拿到台面上来讲。

羊侃不动声色地说:“当然没有,我从未打算到南方去。我在本朝青云直上,深沐皇恩,已经凭借平定羌人叛乱的战功而封了侯,又怎会舍近求远呢。”

万朝观众:“……”

从未打算到南方去?

我们信了你的邪!

你后来为了南归,不惜单骑冲阵,血战出重围,以两万人大破北魏大军数十万。

整个鲜卑的高层将领都被你犁了一遍好吗!

观众也知道羊侃心中的顾忌,于是给了一个忠告:“莫要去南方,那里是你一生悲剧的开始。”

本以为羊侃已经是名将命途多舛的极限了,结果居然还排在辛弃疾后面。

辛弃疾这一生,究竟得惨到什么程度啊。

……

“我也很想知道,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当事人辛弃疾一脸懵逼,“我甚至都不认识这个谢枋得。”

一旁,陆游摇摇头:“我也不认识,真不知是哪里来的好事者。”

他作为一名狂热的猫咪爱好者,养了一大群猫猫,於菟、雪儿、粉鼻,本来在给它们喂食,结果现在发生了大事,只能暂时中断。

猫猫们没有小鱼干可吃,索性到屋里子跑来跑去,毫不客气地霸占了毛毯和地板。

有一只猫格外轻盈,一下跳到辛弃疾膝上,喵呜几声,歪头瞅着他。

辛弃疾伸出手,小猫便慢吞吞凑过来,蹭了蹭他的指尖。

它两只毛爪子似乎不一样大,其中一只肿成了另一只的数倍,宛如一朵盛开的胖梅花,不由惊奇道:“这是怎么啦?”

陆游告诉他:“昨天把蜜蜂当成毛线球玩,被蜇了。”

辛弃疾:“……”

有的小猫咪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

可爱吧,但是拿脑子换的。

他轻抚着猫头,沉思道:“按照前两轮的情况,倘若这个愿望无法完成,我或许要和谢枋得、还有揭榜人三方一起受罚。”

“谢枋得欺人太甚!”

陆游大怒,挽起袖口就要冲出去,“等下传送门开放,定要穿越过去把他打一顿泄愤!”

“使不得,务观冷静”,辛弃疾忙把他按回头,“先看看评论区怎么说。”

陆游身为打虎英雄,亲手打死过两只老虎的大狠人,谢枋得如果真的挨上这么几记铁拳,还能有命在?

“我们可是文化人,讲究先礼后兵,不能一上来就动手的”,辛弃疾强调说。

陆游:“......行吧。”

这一年,是乾道三年。

辛弃疾初回江南没有多久,在建康府当通判。

朝廷笼罩在「隆兴和议」的阴云中,主和派彻底占据上风,苟安之念横行。

他满怀热忱地写出了《美芹十论》,洋洋洒洒一万六千字的宏篇巨作,字字出于肺腑,却被随手丢弃,束之高阁。

辛弃疾一度深受打击。

但他毕竟还很年轻,未曾经历过后半生的那些风刀霜剑、雨雪摧折。

所以,也不懂得满腔炽血被世道浇凉,一次次希望破灭、理想成灰,唯有空望北国怅然流泪……

是怎样的一种滋味。

他对宋孝宗和这个朝廷,还抱着不切合实际的指望,觉得宋孝宗会成为一位英主,最终一定可以金戈铁马,打回中原去。

所以,谢枋得到底为什么要给他换皇帝?

他不知道,谢枋得正是因为看见了他的评论区名称,建康府通判,判断他身处于乾道三年这个时间节点。

所以,才许下了这个愿望。

这个少年是他未来的徒孙,文武兼资,才华横溢,各方面都和他很像,甚至被后世史家认为是最能理解他之人。

谢枋得并没有见过他,但半生都在为了他的身后事而奔走。

只因不愿让他“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决心披肝沥胆以雪其冤。

为他修祠,祭墓,著文,请谥号,加赠少师。

据说他墓前常有疾呼之声,自昏暮至三鼓不绝,似鸣不平,日复一日,苍天也知其枉。

直到谢枋得到来之后,焚稿相祭,这声音便再也没出现过。

所以,《宋史. 辛弃疾传》的故事,始于辛弃疾的杀敌渡江,终于谢枋得的秉烛夜祭。

那个少年用半生的岁月向他奔赴,终于将自己的名字和他一同刻进了史书里。

…..

此刻,许愿墙上传出一道声音。

“由于王朝易主事关重大,本次许愿将进行万朝公投,每名观众一票。”

“唯有原皇帝的反对率高于百分之九十九,才会进行更换。”

观众一头雾水。

我们甚至不认识这个皇帝是谁,怎么投反对还是赞成票?!

遇到这种问题,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去问欧阳修,让他快发一些相关的史书章节过来。

欧阳修无语。

他是文豪,但不是许愿池里的王八!

“辛弃疾生活的年代在我之后,我也不知道他是谁。”

很快,元惠宗的宰相脱脱,也是《宋史》的作者,将本位面最近编好的《宋史. 辛弃疾传》发了上来。

【大元宰相脱脱:这是我写的传记,大家可以先看看。】

【大元宰相脱脱:还有在写作过程中搜集的其他资料,比如谢枋得写的《祭辛稼轩先生墓记》,许多的奏折文书、地方公文存档,辛弃疾本人的文集,《美芹十论》、《九议》……对了,稼轩先生,这些可以发上来吗?】

辛弃疾见到这个称呼,微微一怔,觉得没什么好隐藏的,于是点点头:“发吧。”

脱脱得到许可,指挥几十名下属将大长篇《美芹十论》输入。

还顺带上传了八卷完颜构本纪,三卷《宋孝宗本纪》,三卷《金世宗本纪》,《虞允文传》,《李显忠传》等一些辅助阅读材料。

众人不由竖起大拇指。

欧阳修,你瞧人家脱脱多敬业,发几十个新章节不带喘气的。

再看看你,文章到现在还没更新一个字!

【周世宗柴荣:朕见了《美芹十论》的十条军事战略,字字珠玑,不禁想起了王朴给朕的《平边策》,也是同样的高水准。】

【北魏文明冯太后:朕看辛弃疾言辞犀利,淋漓如刀,将宋孝宗迎头一顿痛批,可谓毫不容情。李冲提议立三长制的时候,也是如此雷厉风行,当朝怒斥守旧派众臣。】

【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尤其是《美芹十论》里的这一句「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沉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一针见血,颇有狄仁杰平时劝谏朕,匡正得失的风范。】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巧了,辛弃疾的文章也让孤想起了苏绰的《六条诏书》,虽然并非一个领域,但贤才们高瞻远瞩,通察时局,忧心国家大政,思想上都有相通之处。】

【咏絮才女谢道韫:请问四位君主,王朴、李冲、狄仁杰、苏绰给你们上书之后,现在都如何了?】

【周世宗柴荣: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了。】

【北魏文明冯太后: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了。】

【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了。】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哦不对,孤才是丞相,苏绰是孤的谋主。】

观众:“……”

合着你们是专门跑这儿炫耀丞相来了?!

可怜的辛弃疾,别人家的良臣都得到了重用,视如珍宝,只有他一直被埋没。

观众本来还在嘻嘻哈哈,但随着继续往下阅读,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忧郁。

从史料的字里行间,拼凑出辛弃疾的一生,当真是寂寞如雪,长歌当哭,万种凄凉。

故事的开头,一切都还意气风发。

少年鲜衣怒马,聚兵山东,旌旗拥万夫,挥剑裂浮云,以五十骑驰入五万人营地,生擒叛贼首领张安国。

祖父羁留在北方沦陷之地许多年,常怀南归之意,携他一道“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谋划未成,却已郁郁而终。

他怀着祖父的遗志,南渡归宋,授官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茫茫世路沉浮。

从建康,到滁州,湖南,再到上饶,铅山,绍兴。

当年南下之时,数十日就走完的路,却终此一生都没能再北上返回。

这一路上,他亦有过许许多多的尝试,欲以一人之力,弥补百年帝国残山剩水之局。

创办飞虎军,镇压茶商起事,整顿地方乡社,又一次次上书朝廷制敌之策,备战之略。

可庙堂太高,纵然用尽四十年的岁月,也不能让那些血泪与疾呼穿透云霄,上达天听;

江湖又太远,他心有牵念,不能就此放下一切,归去寄情山水,隐逸林泉。

这世上最悲哀的事啊,莫过于让人亲眼见证一场毁灭。

你见过理想最炽热的绽放,以为可以照亮万顷长空、亘古永夜,从此再深的坚冰都会因为心头热血而消融。

却没想到,那并不是开端,而是最后的终结。

从此整个余生,都在看着风中摇曳的星火一点点熄灭,残烛灯烬,伴随着□□,都终将无可挽回地殁于风雪。

午夜挑灯梦回,尚思边疆烽火,征战心依然。

到最后,却都化作了一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了解过辛弃疾的生平,再看他的诗文,就会觉得每一行每一句都写满了遗憾。

那是生不逢时,倾尽一生却仍旧不能补天裂的长恨。

千百年过去了,仍在风中传唱不休。

然而,很快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魏文帝曹丕:辛弃疾的作品很好,可见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位作者将自己的生平付诸笔墨,声名自可传于后世。】

【魏文帝曹丕:但朕有一个疑虑,辛弃疾目前才二十出头,脱脱就将他未来创作的所有诗文发上来,那他以后写什么?如此大面积的作品披露,似乎不甚妥当。】

【梁朝中书令沈约:我也早就想指出来了,脱脱真是个莽夫,一口气上传了足足八百首,对辛弃疾来说太不公平。】

【诗鬼李贺:八百首……这得呕心沥血写下多少锦囊佳句,才能凑齐八百之数啊。】

【彭城才女刘令娴:问题不大,辛弃疾看起来很有才,以后即兴再创作新东西就是了。】

【宣城太守谢脁:我倒觉得让辛弃疾的诗文提前流传出来,是一件好事,并且对他未来的创作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长安少年王勃:请问小谢,何以见得呢?】

【宣城太守谢脁:因为辛弃疾这些作品,特别是中晚期作品,几乎都是基调沉郁之作,是命运不平的悲诉,坎坷人生的见证。等一下给他换了皇帝,他不必再经历这些痛苦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再写这种风格的诗文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观众恍然大悟。

虽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又说「文章憎命达」。

似乎一个文人总要熬尽心血、历经波折,才能以血泪打磨出一篇绝世佳作。

蔡文姬半生辗转北境,尝尽辛酸,方有《胡笳十八拍》的天地同悲;

庾信历遍国破家亡,流亡千万里,终于捧出声声泣血的《哀江南赋》绝唱。

但观众们还是觉得,宁可让辛弃疾的作品风格变一变,也不想再看见他吃那种苦头了。

再说了,他那么才华横溢的人,写什么不是写,我们都爱看!

“幼安,你看——”

陆游从评论区收回目光,握住了朋友的手,无比关切地说:“那么多人都很喜欢你,一直在支持你,莫要难过了。”

辛弃疾默然,垂下的眼睫轻轻颤动。

任谁得知自己未来的人生轨迹如此凄惨,都冷静不了,他需要一点时间缓缓。

最让他痛心的,其实并非个人的遭遇。

而是直到四十多年后,中原土地都没有被收复回来,神州陆沉,满目疮痍,何时能够止歇。

陆游本想安慰他几句,表示自己与他同在,但转瞬想到了自己,尚未开口,就变成了一声轻叹。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唉,他心想,我们都一样。

……

【后唐庄宗李存勖:诸君有没有觉得,辛弃疾的故事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齐武帝萧赜:怎么,你是又想起郭崇韬了,觉得心有戚戚?】

李亚子:???

这家伙真是白长了一张嘴!

“安时,来合个影”,他反手拉过一旁的郭相公,咔嚓一张发到评论区。

本朝现在好着呢,不劳你瞎操心啦!

郭崇韬无奈,但还是配合了自家陛下的动作,怀中抱剑,露出了一个冷漠端庄的营业式假笑。

“亚子所言,朕也有同感”,李世民若有所思,很快找来姚思廉,发了一篇文章上去。

《梁书. 羊侃传》。

姚思廉是从秦王时期就归顺他的老臣,十八学士之一,近来,李世民指派他去主修《梁书》。

羊侃的年代比较靠后,本来没那么快写到他对应的卷数。

但因为之前他上了「壮志未酬榜」的缘故,就先把那一篇传记单独拎出来撰写。

梁末看似距离他们很远,足足七八十年,其实,也就是两三代人的岁月。

姚思廉就出生在梁朝覆灭的那一年。

他父亲姚察也是史官,历仕梁、陈、隋三朝,留下了无比丰厚的资料,故而,本次写作十分顺利。

姚思廉虽然不是什么大文豪,论文采,可能远远不如欧阳修,但也足以让万朝观众从中了解羊侃的一生。

沉默。

读完书后,万朝都是如死一般的沉默。

羊侃和辛弃疾之间相隔了六百年,命运轨迹却无比相似,让人痛彻心扉。

辛弃疾的爷爷辛赞,曾被迫栖身于北方沦丧之地,所以亲自教导孩子,欲匡济江山、一雪国耻。

羊侃的身世也颇为类似。

他爷爷羊规,是刘裕培养出的北府核心将领之一,在刘裕去世后,作为主力参与了宋文帝的元嘉北伐。

这场北伐以惨败告终,让刘宋从此丢失了江淮之地。

羊规也滞留在北境,无奈为鲜卑人的北魏政权效力,然而内心凄怆,常怀南归之意。

羊侃自小就被爷爷带在身边,学习各种武艺兵法,诗书文学。

他是个天才,容貌瑰伟,文武双全,学什么都又快又好。

不仅精通文史,而且天生神力,能在飞驰的马背上拉开六石强弓,计七百二十斤。

羊侃的武艺冠绝当世,被称作第一神箭手,即便放在万朝也是毫无疑问的猛将天花板。

他不愿将兵锋对准汉人,就去杀羌人胡虏,率军剿灭了造反的羌人皇帝。

一箭将羌人主将莫折天生钉死在阵前,因功封侯,也是当朝最年轻的汉人王侯。

这一年,他只有二十六岁,正少年意气,春风飒沓,前途本是一片光明。

但他还记得爷爷南归的遗愿,所以毅然起兵,反抗北魏。

孝庄帝闻讯大骇,派使者加封他为司徒、泰山国公,甚至允许他永为兖州刺史,半独立地设置「国中国」。

但羊侃果断斩杀了使者,率军南下,并修书给梁武帝表明归顺之意。

南方政权几经更迭,南齐代宋,萧衍又代齐,梁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年。

梁武帝收到羊侃的来信,怀疑有诈,故而迟迟不曾派出援军接应。

于是,在南下渡江的这一路上,强敌如云,险象环生,羊侃唯一能依赖的只有自己。

北魏派出了高欢、慕容绍宗为将,率军数十万,将羊侃围了十余重,却被他屡次击败反杀。

直至箭矢用尽,羊侃趁夜突围,血战一日一夜后终于离开了北魏边境,准备渡江。

他的两个手下败将,后来一个成了北齐的高祖神武帝,御极河山,光芒万丈,一个进了武庙,旌旗蔽空,扬威万里。

只有他,当时分明是最惊艳的一个,来到南方后却一直名剑蒙尘,以最凄凉的结局落幕。

若早知如此,悔否?

……

羊侃是一个生性温柔宽厚的人,总会对他人的境遇感同身受。

渡江南下的前夜,他的部众多是北方人,故土难离,迎着夜风唱起了凄凉的悲歌。

他深深懂得,独自一人飘零在异国,茕茕孑立,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故而不愿让这些人再经受一次。

于是,拜谢戍卒,凡有流连故土、不愿离去者,都放他们归乡。

抵达的那一日,建康城为了迎接他,万人空巷,士女百姓都在奔走相告,欢呼道:“我们有羊将军了!”

他在校场中骑马如风,练习马槊,往往观者如睹。甚至争相爬到树上,将树枝折断。

后来,大家都将这种马槊叫做“折树槊”。

梁武帝对他很是优待,早就建好了奢华的府邸,赏赐也冠绝当时,更是千里迢迢从西域找来骏马「紫骝」相赠,道是「名马配名将」。

羊侃秉性刚直,不容于世,与当时的宰相何敬容、宠臣朱异都不合。

梁武帝对他极力回护,丝毫不在意这些谗言中伤,故而,他一生始终青云顺遂,官居高位,从未经历过宦海风波的席卷摧折。

可是,这并非羊侃真正想要的。

梁武帝对他再好,也只是像对待吉祥物一样捧着他,从不让他掌兵,也不给他兵权。

宁可任用才能低劣的亲侄子萧渊明、亲弟弟萧宏为主帅,输得一败涂地,也不愿派羊侃率军北伐。

羊侃一次又一次地给朝廷上书,提出军事策略。

他说「时机已至,当击徐州」,说「侯景必叛,不可不防」,又说「采石乃重镇,切不可失」。

后来的事情发展证明,他的每一条建议都无比正确,但梁武帝永远只是一笑置之,并不采纳,然后带他去夜宴。

梁宫热热闹闹,永远有参加不完的宴会,唱不完的笙歌。

阅读历史许愿墙,开局给辛弃疾换皇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