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225、大侄子,你还嫩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二天早上,早朝上,不出意外的,无数弹劾朱楩的折子如雪花一样飞到了朱元璋的龙案之上。

甚至群臣激愤的,纷纷状告弹劾滇王朱楩。

当然了,只有文臣在发言,而武将们却稳如泰山。

包括站在武将队列前排的朱楩,也一样不当回事。

连徐达都不禁频频侧头,这小子也太心大了吧?

昨天,当国子监发生的乱子传出去时,整个京城有点能力的人都震撼了。

那可是国子监啊,这位爷不但大闹国子监,他还把方孝孺给打了?

按在地上抽啊,你把方孝孺当什么了?

那可是大儒宋濂的弟子,可算是如今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难怪满朝文官都激愤了。

“竖子不为人臣,今日敢鞭挞老师,他日就敢起兵造反啊,”有人高呼道。

朱元璋浑身一震,微眯双眼看了过去。

之前大家吵的还只是朱楩大闹国子监,不但乱了规矩,还动手鞭打方孝孺讲学,确实有违人伦。

这可不是现代学校里的老师观念,古代对老师是很看重的,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可不是说说。

所以古代也有门生的关系作为裙带,是党羽集团的重要纽带。

比如朱高炽在做太子监国时,几乎全天下的官员都是他亲自册封,可谓是门生遍天下。

最后连朱棣都开始忌惮这个大儿子了。

甚至不少人戏称,朱高炽是朱棣的监国好太子,而朱棣这个永乐大帝则是这个大儿子的大将军。

朱楩确实做过了。

但是,竟然说他要造反吗?

这是急着要把他搞下去啊?

允炆啊,你就真的这么着急吗?

那发言的官员,正是朱允炆的阵营,是整日围绕太孙集团的人。

此时正是冲锋陷阵,效忠的大好机会。

“朱楩可在,”朱元璋不能再放任下去了,若是继续让他们嚷嚷,也不知道他们会把朱楩污蔑成什么样了。

“儿臣在,”朱楩拱拱手,打了个招呼。

朱元璋眼角抽了抽,这小子竟然全然不当回事?是该说他心大呢?还是他太自信了?

“你怎么说?”朱元璋问道。

这个态度,让很多人都心里犯了嘀咕。

不是直接问罪或者责骂,而是询问?还问他怎么说?

这画风不对啊陛下。

朱楩摊摊手说道:“有什么好说的?那方孝孺虽然是国子监的讲学教授,但是我可是藩王。他们弹劾我说我目无尊长。问题是,本王从第一天就说过了,他方孝孺还不配当我的老师。既然他不是我的老师,也从未对我有施教的恩德,哪里称得上师恩?哪里算得上师生?”

“既然不是师生关系,他方孝孺身为一介布衣白丁,却敢对朝廷的亲王指手画脚,到底是谁毫无尊卑?是谁目无法度?还有这些个朝廷官员。”

朱楩拿手往左侧那边一划拉,直接把所有文官,甚至包括朱允炆都划入了其中,满脸不屑的说道:“张嘴的仁义道德,闭嘴的道德仁义,满肚子里全是特么生意。口口声声讨伐本王?我且问问伱们,从本王回京入朝的第一天,你们可曾向本王请安过?见到本王,可曾有人行礼过?你们还觍着脸弹劾本王?”

“说本王僭越?你们才是僭越吧?”

谁也没有想到,朱楩的反击竟然如此刚猛,直接无视了满朝文臣的弹劾不说,甚至直接要和满朝文臣为敌?

他这是以一己之力状告半个朝臣啊?

一时之间,整个朝堂上下都安静了。

连原本毫无干系的武将集团,此时也都震撼且佩服的看着朱楩。

这位殿下实在是够猛。

连朱元璋都抿着嘴,忍着笑意。

朱楩很聪明,他不去解释当时发生了什么,你们不是说我没有尊卑不为人臣吗?那你们自己呢?

朱楩身为亲王爵位,乃是皇帝以下第二号,他就要利用起来自己的身份地位。

咱们倒要看看,到底是谁没有尊卑。

知道本王是藩王,还敢对本王指手画脚?活腻歪了?

“他们可还说你要造反呢,”朱元璋不嫌事大的,竟然还拱火起来。

文臣集团纷纷抬起头,不敢置信的看着朱元璋。

陛下,您到底是向着谁的?皇太孙可还在咱们这边呢。

向着谁?

你们也不想想刚才在攻击谁,竟然说咱的儿子要造反?

朱元璋也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而是不满这些家伙。

有些事有些话,可不是你们该参与和指手画脚的。

这是咱的家事,那朱楩也是咱的儿子,咱知道他有野心,也知道他甚至想要造反。

可那又如何?咱可以管他教他,何至于轮到你们来逼咱对他削藩?

这就是朱元璋的想法。

还是那句话,朱元璋是小心眼,而且很护短。

其实他早就试探出朱楩的想法与野心了,毕竟是洪武大帝,他的见识和城府,可不是朱楩能比的。

哪怕朱楩是穿越者又如何?现代人未必真比古人聪明多少。

现代人只是比古人多了现代的知识,可是上下五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不也是古人从开创到总结而留下的经验?

而皇帝更是九五之尊,朱元璋又是开国皇帝洪武大帝,就朱楩那点心思,他随便试探一下就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问题是,朱元璋不想惩治朱楩,那谁想告状都没用。

朱楩也仿佛猜到了什么,顿时耀武扬威起来,撇撇嘴说道:“这帮妄臣,唯恐天下不乱,该杀,该全都拉出去砍头,甚至诛灭九族。”

朱元璋面皮抽了抽,脸色漆黑的瞪着朱楩。

徐达也咧咧嘴,心说不愧是陛下的儿子,你听听那是人话吗?

文官这边更是要被吓死了。

一开口就是大帽子扣下来,还说全都该诛灭九族?

不论是胡惟庸案,还是蓝玉案,再牵连甚广,也不至于牵连到全朝上下吧?

好家伙,你这是想换一批满朝官员不成?

朱允炆第一个就站了出来,高声道:“十八王叔,百官也是为了咱大明的江山社稷而直谏的,难道您还不让他们说话吗?”

朱楩瞪着朱允炆,心说大侄子,你还真是把握不住啊。

朱元璋也暗暗叹了口气。

朱允炆此时站出来,是为百官撑腰,毫无疑问自然会得到百官的拥护。

比如此时满朝文臣都被朱楩得罪了,不论之前是否是太孙党羽,此时都会自动站在朱允炆的身后,同仇敌忾的望着朱楩。

可问题是,百官控诉朱楩的罪名是造反啊,甚至已经和朱楩大闹国子监抽打方孝孺无关了。

这就是政治,政敌之间的交锋很可怕也很阴险,方孝孺这件事只是个引子,百官们的真正目的,是想重提朱楩僭越的事。

之前云南那些事被朱楩和朱元璋三言两语就给糊弄过去了,此时百官大有重提旧事的打算。

而朱允炆此时站出来,就变成他和朱楩的直接对立,而且一旦朱楩输了,很可能是失去一切,有可能会被贬为庶人。

朱楩并不在意,他既不怕被贬,也没把朱允炆放在眼里。

朱元璋暗暗失望的是,自己一直想把朱楩收服给朱允炆,这将是朱允炆最大的助力王牌。

可惜朱允炆却一步步和朱楩走向对立,尤其是这一次的朝上对峙,将会让两人彻底决裂撕破脸皮。

朱元璋明白,再想让朱楩给朱允炆效力,那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才说朱允炆太着急了,他就那么急着要扳倒朱楩吗?

难道他不知道,你二叔三叔四叔五叔,那些嫡子王爷,才是你现在的最大威胁?

你十八叔不是啊。

“大侄子,你就那么急不可耐的想要削藩吗?”朱楩双手抱着胳膊,本来就身材修长的他,颇有些居高临下的,又有睥睨天下的气魄,淡淡说道:“你还嫩点。”

削藩?嫩点?

此话一出,群臣暗暗倒吸口凉气。

这可不是小事,而是足以震动朝廷的大事。

一旦由朱允炆带动群臣策动了针对藩王的削藩政策成功了,想也知道,将会有巨大的影响。

到那时,所有藩王和未就藩的亲王,都将人人自危,而且群臣们也会跃跃欲试,争取再接再厉的去削藩。

可现在朱元璋还没死呢,若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削藩成功了,只能说影响更甚。

“有何不妥呢?”朱允炆冷着脸,竟然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承认了他想要削藩?

朱楩挑挑眉,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赞许的点点头:“算你有点胆色。”

朱允炆冷哼一声,转头看向朱元璋,拱手说道:“皇爷爷,您之前说,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让朝廷得到安宁。”

“可孙子当时就曾提及,胡虏不安定,让诸王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

“再者,诸王地位尊贵,又都拥有重兵,且如今多有不法,这又该怎么办呢?”

“秦王,晋王,都曾遭到您的训斥。周王曾私自离开封地,甚至被您流放到云南。更不用说鲁荒王荒诞无稽荒淫无道,被您谥号为‘荒’。”

“敢问十八叔,”朱允炆重新扭头问朱楩:“此等目无法度的诸王,该如何处置?难道不该削藩吗?”

龙椅上,朱元璋死死的抓着龙案,更是瞪大双眼瞪着朱允炆,竟敢当朝说出这些混账话?

这是要把他们老朱家的丢人事公告天下啊?

而且你这是要在咱活着,就打算逼宫,要把所有叔叔的王爵都给革去吗?

朱元璋早就知道朱允炆颇有城府,不像他爹朱标那样仁厚。

可再怎么样,还是被朱允炆的野心震撼到了。

若是真让朱允炆登基,他的第一刀,岂不是就要把自己的儿子全都给砍了?

好家伙,朱楩是要对群臣动刀,而你朱允炆则是要对自己的叔叔动刀?

朱允炆还没注意到朱元璋已经震怒了,还在望着朱楩,侃侃而谈道:“尤其是您十八叔,你在封地不但胡作非为,且拥兵自重,连西平侯沐春都对你马首是瞻。云南上下大小官吏,也都是你一手册封的。”

“敢问云南是听朝廷的?还是听你的?云南是我大明的云南,还是你滇王的云南?”

朱允炆的话一出,文臣们纷纷激动起来,恨不得追随皇太孙再次对朱楩一起口诛笔伐。

朱楩放下双手,还拍了拍手,竟然给朱允炆鼓掌起来了?

连朱元璋都无语了,你还有心思鼓掌呢?就朱允炆那些责问,但凡一个解释不清楚,那你就是要造反了,就得被废了啊。

朱楩不着急,朱元璋却很急。

你个臭小子,该不会真打算趁机变成庶人,然后跑回云南准备起兵造反吧?

咱可还没死呢。

朱元璋这次是瞪着朱楩了,眼中满是警告的意思,你小子可不要犯浑。

徐达则是闭上了眼睛,这和他可无关,心中甚至有些欣慰,还好这个混账小子拒婚了,拒的好啊。

另一边,李景隆则是一脸期待的看着朱楩,好像朱楩已经完了,他没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此时满朝文武都在看着朱楩,想看他该如何解决突如其来的巨大危机。

“好样的大侄子,你敢说出这些肺腑之言,也算你胆识过人了。但是本王也说了,你还嫩啊,”朱楩叹了口气的说道:“你爷爷,也就是本王的父皇,当今的洪武大帝可还活着呢。”

朱元璋已经要找鞋底子了,你是盼着我死呢是吧?

又听朱楩继续说道:“你可知道,此时如果把我削藩,而且是由你主持的,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吗?答案就是,你所有的叔叔都会惶恐不安。你小子现在就急着把削藩的想法暴露出来,岂不是让诸王全都开始忌惮,谁还会希望你上位呢?”

“嘶。”

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动静。

主要是朱楩把皇位之争给公众说破了出来。

诸王不希望朱允炆登基的话,会怎么做?

答案只有一个,藩王们联手,发动诸如汉朝七国之乱,或者晋朝八王乱政,要把朱允炆赶下台,谋朝篡位?

这话是能当众说出来的吗?这是能当着朱元璋的面说出来的吗?

你滇王不怕死,因为你是朱元璋的儿子。

可我们怕啊。

朱允炆也皱了皱眉,突然也有些后悔了。

确实,他着急了,现在他还不是皇帝,就这么急不可耐的想要削藩,岂不是要和所有王叔走向对立面?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已经不能退缩了。

“何况,我是不知道这些话都是谁告诉你的,说藩王就肯定是隐患,说我们藩王拥兵自重,必定会造反一样,”朱楩冷笑着,目光扫向朱允炆身边的文臣们,尤其是齐泰和那黄子澄。

“汉朝七国之乱,晋朝八王乱政,可都是历历在目的,”朱允炆咬咬牙,硬着头皮说道。

只是这话一出,仿佛已经坐实了,藩王们必定要造反一样。

连朱元璋都闭上了双眼。

这话别人可以说,也可以私下说,唯独不能由你朱允炆在这样的场合下说出来啊。

这要是传出去,诸王只会铁了心的和你朱允炆作对了,因为你都这样笃定的把藩王视为威胁,以后你要上位了,谁能有好?

朱允炆这是一步步走向与诸王的对立面,而且死不回头啊。

“呵,”朱楩突然发出一声冷笑,拿手指向对面,说道:“所以本王才说,你们全都该死啊。你们这些满嘴仁义道德的狗东西一个都不该活着,全都该拉出去砍了。”

文臣们感到莫名其妙,这滇王说话归说话,怎么骂人啊?怎么又针对我们了?

“满嘴仁义道德,肚子里却全是生意。我大侄子如此执意要削藩,对我们这些王叔敌意颇大,想也知道肯定是有人谗言,”朱楩盯着那些人的表情,他相信,朱允炆的削藩想法,绝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有人撺掇,甚至是一直给他灌输的想法。

“本王就纳闷了,我们这些王爷到底得罪了谁?你们如此无法容忍?”朱楩耸耸肩说道:“后来本王明白了,我们这些藩王的存在,成了你们的威胁。”

“自古以来,也就只有汉朝与晋朝大量册封自家子弟为王。可不论是周朝还是唐朝,都是册封的诸侯与边疆大吏。”

“也就是说,因为我们这些藩王的存在,导致你们缺少了成为诸侯的机会。比如云南成了本王的封地,而西平侯也要受到本王的节制。”

“多简单的道理啊,口口声声说什么汉朝七国之乱,却不知道西汉是被王莽所篡?东汉是被董卓与曹操所灭?他们是藩王吗?是刘姓之王吗?”

“尤其是晋朝虽然有八王之乱,可是曹魏是被谁篡的呢?当时曹魏主弱,于是被司马家篡魏建晋。你们对这些事是一个字都不说啊。”

朱元璋重新睁开了双眼,目光灼灼的看着朱楩。

而文臣们却纷纷低下了头。

主要是朱楩提到的例子,他们无法辩驳。

你们说藩王是威胁?可能造反?

但是真正覆灭汉朝的,可不是七国之乱的那些个刘姓王爷,尤其是司马家,更是趁着曹家与夏侯家青黄不接之际,才成功篡朝的。

这没法辩驳啊。

朱楩看着朱允炆,后者已经开始冒冷汗了。

朱楩叹了口气,说道:“大侄子,你真的太嫩了。你以为这些人都是你的坚实拥趸?那是因为如今有我们这些藩王在,所以他们拥护你,来针对我们。”

“可是一旦藩王不存在了呢?到那时就是皇权与群臣的直接对立了。”

“本王虽然已经不记得曹魏最后一位君主是谁,却不难想象当时那位所谓国君有多屈辱。还有汉献帝刘协,当时该有多么无助。”

“削藩?一旦老朱家的子弟成了废人,一旦到了皇权势弱之时。这些看似忠厚老实的东西,都会化作豺狼虎豹,把你吃得连一根骨头都剩不下。”

朱楩冷笑连连,明朝末年,崇祯帝朱由检不就是如此?最后只能在煤山上吊自尽。

(ps:其实这段与文臣的冲突,本该是第二卷入京城之后爆发的第一波大节奏,和儒生,和文臣,几乎要和全天下读书人走上对立面。但是现在爆发出来,其实感觉爽点和节奏都有点太欠缺一些了,少了很多铺垫,爆不出爽感。

原本入国子监是为了铺垫主角与儒家思想的激烈碰撞,主角本来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儒家的一切,甚至要高喊恢复百家盛事,百家诸子盛况的。才不是为了抽一顿方孝孺就去国子监。

明明是你们说感情戏没意思,那我加速不谈恋爱了,咱们可以简单粗暴。你们说文戏拖沓,那咱们就加速,马上要进入下一个阶段了。但是少了一大堆铺垫和剧情,不能又说这不好那不好,我也很难做呀。

下个阶段准备马踏草原,封狼居胥山。对了,今天加更两章。之后还有一章。)

(本章完)

阅读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