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第349章荫补制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古代的科举制度,可谓环环紧扣、丝丝严密,这样一层层筛选出来的那一百多到三百多名进士,自然是一时之选,绝对是没有愚钝之人的了(历史上那些奸臣,可以说心思坏,但绝不愚蠢。)。

中国自宋代以来,科举选官制度已是完备,自此之后,文官集团基本上都是来源于科举制度,故此中国的统治阶级历来都是素质相当高的一班人,中国也才能自古以来都立于世界之巅,与历史上其它强大帝国遥遥相抗。

只是清朝满八旗入关以来,虽然还是重视儒家道统,顺治帝入关不久后就开始开科取士,但是满清始终是靠八旗起家,故此还是大量任用旗人为官。

文官系统自此不纯,奴化太深,同朝为官,旗人为主,汉人为奴,何能申雅怀,故有清一代,仅有纳兰性德、郑板桥、袁枚等寥寥数名文人有名作、大作,就算那名后世吹上天的“大才子”纪晓岚,也是由于影视作品对其渲染过甚,除了负责编纂《四库全书》外,可有任何作品名传四海?

文气不纯、文风渐弱,也是清朝如此快速衰败(自乾隆朝后可谓疲态渐露)并备受后人诟病的原因之一,日后开捐官盛行之滥觞,更是军政俱坏了。

故此太平天国才能从区区一隅席卷全国,比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更胜一筹,几乎直接推翻了清朝统治,若非曾国藩联手李鸿章、左宗棠两人镇压,张之洞为清朝护住钱袋,太平天国就此断绝清朝统治也是极有可能的,至不济也能划江而治,与清朝南北对峙。

也是因为如此,这四个人才会被称为清朝中兴四名臣,因为没有他们,清朝或许真的会被太平天国推翻的啊,不过太平天国也实在是可惜,如果洪秀全能有清晰的思考,肯接纳儒家思想代表的士大夫,就像后世太祖一样,团结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学者的话,那么湘军、淮军剿灭太平天国的行动绝对不会那么顺利,起码那些士绅不会那么爽快筹集足够的钱粮。

反正天主基督都是神爱世人、信者得救,而儒家说的是只要外族奉行礼仪,学习华夏的种种思想,那么就是华夏,两者都是思想重于血统、出身的,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矛盾,儒家归于人,天主归于神,孔子也说“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嘛,除了人道,儒家对神神道道的事都是不胡乱参与的。

两者其实没有根本性矛盾,看看儒家思想熏陶下的中国人参拜各种神庙,而后世提倡无宗教信仰的兔子大力复活儒学,就知道儒家从古至今都没有思想控制这一条,只要你的行为合乎“仁”道即可。

元、清两个外族朝代,都是拼命挖科举选官的墙角,导致朝廷统治阶级每况越下,一旦没有明君名臣,就会江河日下,连稍为维持都难。

而自宋之后的诸多汉族政权,都是力保科举选官的纯粹性,除了皇帝是由于血统担任之外,基本上整个掌握国政的统治阶级,都是科举出身,保持了统治阶级的素质。

虽然其中由于历史原因,还是要保留荫补制度,以符合古代宗族观念,但是荫补制度大部分是针对武官系统(这可是要命的职业,没一定素质谁会让自己的子孙去当。)。

文官系统当然也有荫补制度,但是一来,采取类似推恩令的这种手法,就是官职达到一定阶级才有权荫补,荫补人数有限,荫补的职级也要减数等,确保受荫补者如无特殊功勋,就无法继续荫补其他人,断绝了“鸡生蛋,蛋生鸡,无穷匮也。”的做法。

二来,受荫补的人,授官是受到一定限制的,要职、贵职是基本不会授予的,而且对这种身份的官员,考核方面也十分严格,除非真的做出了什么特殊贡献,不然是很难升官的。

阅读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