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三国历史上的蜀汉和东吴,就是最好的例证,本来三国时期,曹魏一家独大,蜀汉和东吴合力才足以与曹魏正面抗衡,但是蜀、吴两国毕竟不是一体,就算加起来的力量可以与曹魏对抗,但也是没有办法实现这个一加一等于二或者大于二的算式的。
既然合兵一处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做法,而且就算能够成功合并一处,指挥与调度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很容易就会变成六国联军抗秦的样子,号令不齐,反而给予敌人可趁之机。
于是蜀、吴两国的结盟,就有别于常规的联盟,不是合在一起,而是分工协作,具体来说,鉴于东吴国内世家林立,虽然孙氏一族中,孙策雄起,镇压了不少世家,将世家的势力大大减弱,后来孙权继位,也甚有政治手腕,一直压制住诸多世家。
但是江南这个地方,宗族林立,而且世家传统已经渗透多年,孙氏一族始终只能压服诸多世家,而未能将世家的影响连根拔起,使国中完全只有一个声音。
故此东吴方面,一直只希望打一些有把握的仗,皆因孙氏一族不欲自己的实力大损,那样就再难以压服国内诸多世家了,如此一来,东吴军政作风一向都是图近利而少远谋,尽量躲避硬仗。
除非形势已经危及孙氏一族的存亡了,不然东吴孙氏是不会轻易孤注一掷,将手上的筹码全部押上去的,只要看看赤壁之战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东吴的这种矛盾了。
赤壁之战,曹操南狩,兵锋未至,东吴已是慌乱不休,众多世家之首的张氏一族,其族长张昭当时为东吴文臣之首,竟然伙同一众文武,劝说孙权向曹操上降表,以保全众人家族。
而孙权见众人皆是一众说辞,心中也很是犹豫,几乎仿效刘综的做法,举州献给曹操,幸好先有忠臣鲁肃向孙权进言,全国上下都可以投降曹操,定能保全性命,甚至不失富贵,但是只有孙权是万万不能投降的,因为历史上早有例子,亡国之君生死全都交予人手,轻则自由全无,重则身死族灭,远的不说,就拿最近投降曹操的刘琮来说,曹操甫一接管荆州,就将刘琮遣往青州任官,可想而知,刘琮孤身一人前往一个毫不熟悉的地方,莫说建功立业,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问题(历史上刘琮最后确实是在这之后就无声无息了,至于发生了什么,只看张绣投降曹操后的下场,就大概可以猜测出来了。)。
于是孙权被鲁肃如此一说,陡然醒悟,若不趁现在还有筹码拼搏一下,贸然向曹操投降,等着他的断断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他才借诸葛老大舌战群儒的台阶,愤然而起,以腰间之剑劈断书案的一角,表示要与曹操决一雌雄。
而就算孙权已经定下联刘抗曹的基调,但是东吴境内各大小世家,依然还是有不少与曹魏那边暗通曲款之人,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了,为了顾全大局,不使后方不稳,孙权对此事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了。
幸好赤壁之战,由于东吴都督周瑜指挥得当,一干开国老将用命,加上后方鲁肃等一众文臣保障一切军需物资不致短缺,然后刘备方的军队在诸葛老大的谋算下策应及时,最终凭借孙刘双方数万人马,力克曹操所领数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估计应该有三十万左右)。
赤壁之战,改写了整个三国历史,使得曹操速定天下的构想破产,若不然,让曹操就此平定天下,挟如此声威返回都城,那么就可能就此称帝了,就不会有什么《三国志》,应该要改为《曹相立志传》了。
阅读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