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生指南

《汉生指南》

第三卷 第八十九章 劝进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还是那种传统的格子窗,只是由于琉璃的出现,木雕的窗格也放大了不少,两面精雕细刻的木头窗格将大块晶莹剔透的平板琉璃夹在当中,不仔细看,恍若无物。一屡阳光从外面透进来,照在桌子上,形成了一个个桃形、蝙蝠形的光斑。

寿吗?

献帝手握书卷,怔怔地坐在那里,脸上露出一抹奇异的表情,是自嘲,是讽刺,还是怨恨,谁也说不清楚。

信都的条件比长安好百倍,衣食住行,张涵毫不吝啬,从来都是最好的。就是皇宫建设的款项艰难些儿,可已经建成的部分也没有半点马虎。按说,在战事未息之际,张涵仍然愿意如此,可谓是竭力侍奉了。但是……

献帝忽然觉得透不过气来,这琉璃,这地笼,这书卷,连这书卷上的标点符号,无一例外,都有着张涵的影子……

重重地放下书卷,献帝猛然惊觉自己失态了,便叹息一声说:

“真真是好书也!”

站起身来,在内侍的服侍下加了件大氅,献帝方才出了门。那内侍躬着身随在后面,形容十分恭谨。但走过书桌时,却偷眼去看那书卷。不过是《左传》罢了!内侍微微有些失望。

河北天寒,皇宫里移植的都是数十年树龄的槐柏,奇花异草不可尽数,在这隆冬季节也没有什么好景致。天色有点阴暗,灰白的云朵低低地压下来。一阵北风掠过,几片枯黄地残叶落了下来。献帝转了一会儿,看着这枯枝败叶更觉萧瑟。

关中也罢,河北也罢,献帝始终是笼中雀,张涵只是个大方的主人而已。献帝十分清楚这一点。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可像他这样的。却也太……

“陛下!天气寒冷,陛下可要爱惜身体……”

侍中杨修的声音里含有几分关切。献帝心头一暖——到底是几代君臣恩义,便含笑说:

“起来吧!毋须多礼!朕穿了这么多,不冷的……”

闲聊了几句,献帝就问起了江南的战事。孙策没有半点他父亲的忠烈,袁绍也是个废材,张军胜利地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献帝脸上带笑。心中早就提到了半天高。今日他能安居于此,无非是张涵想要借用他的名号,若有一天,天下归于一统,他这个傀儡也就没有用场了。到时候……

每次想到此处,献帝都觉得心里冰冷,他还有什么寿数可言?!

不幸地是,杨修也没能带来好消息……

——————————————————

荆州地处平原。一马平川,且从中为长江分为两半,是个易攻难守之地,并不适合割踞。张军停止进攻,更多是由于自身原因,而不是顾忌荆州方面如何。这些刘表不是不清楚。但是,好好的一方诸侯不做,让他去依附张涵,当个空心大佬。刘表是一百八十个不愿意。

集中全部兵力,趁着张军虚弱发起猛攻,以图拼死一博,刘表没有信心,也没有那个勇气。而放弃荆州北部,据长江以保南荆州,刘表又舍不得。再说。张军还没有进攻。若是他此刻便一撤千里。这对民心军心的打击也是很大的。犹豫不决的结果,刘表就怀着侥幸的心理。老老实实把长子送往了信都作人质,自己龟缩在荆州,过得了一天是一天。

当然,话是这么说,刘表不可能坐以待毙的,他也在紧锣密鼓地部署防御。

襄阳和樊城地处汉水中游,两城夹汉水而对峙,相互声援,上通秦陇,下控荆楚。顺着江汉而下,襄阳和樊城之得失影响着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樊城在汉水之北,不在刘表手里,荆州防御地重中之重就是襄阳了。襄阳城是汉代新建的,城周七里,四面都有护城河(与汉水连通),最宽处有一百多丈,端地是易守难攻。刘表又集结重兵,以加强防守。

然而,刘表的运气不好。

建安二年秋九月,汉中等地阴雨连绵。上游降水增加,下游便要倒霉了——汉水暴涨,两岸的房屋冲垮无数,襄阳城外一片汪洋,护城河一举增加到几百丈宽。外面人是无法进攻,可里面的人也被困住了。所有补给都要靠船运输,守军一时进退维谷。汉水泛滥,卷起了江底的淤泥等物,污染了井水,时间一久,这饮水和补给便都成了问题。襄阳城里因饮用污水而患病者极多。

天赐良机!

刘表的痛苦所在,就是张涵的欢喜所在。张奂指挥高顺、太史慈两部,一起开始了对荆州地进攻。稍微晚些时候,张涵补发了诏书,指责刘表“抗拒诏令,企图割踞”云云,算是给军事行动树立了大义之名。

荆州一战没有什么好说的。张军休整了三个多月,一度匮乏的补给也都源源不断地运抵前线,上下养精蓄锐,士气高昂,皆欲一战。而荆州则恰恰相反——树倒猢狲散,没有多少人肯将身家性命与人殉葬。不少来自荆州的使者悄然往来于荆豫之间,张奂专门安排了几名参军负责此事。

十月中,张军分兵三路,从豫章、汝南和南阳出发,同时在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攻势。水军也配合两军沿江而上。

十月下旬,张涵水军大破荆州水师。更坚定了荆州世家大姓‘弃暗投明’之心。

当时,刘表屯兵襄阳,张奂采取了北重南轻的部署。结果,却是太史慈、孙策指挥的南路军首建其功,取得了重大进展——长沙太守张羡久有异志。此刻见势不妙,便果断地抛弃了刘表,率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举城投降。张涵大喜,封张羡为寻阳侯,拜为奋威将军。

此后,降者日众。

十一月初,守卫蔡阳地蔡瑁投降。至此。荆州的北部,即长江以北的部分。已经全部落入张军之手。

蔡瑁本是荆州大族,姐姐嫁与了刘表,是他现在的正妻。有这层关系在,刘表非常信任他,把守卫蔡阳的职责托付给他。蔡瑁的投降,令刘表大失所望。

十二月中,张军所至。武陵、南郡二郡皆不战而降。刘表只剩下了一座孤城,张军从三面包围了襄阳城。事已至此,刘表自缚而出,苦守了两个多月的襄阳城投降。荆州战事遂告一段落。

荆州一战彼此伤亡都不多,张军攻城以黑火药和投石车为先导。落石如雨无守军立足之地,霹雳起处城墙灰飞烟灭。刘军战既不能,守亦不能,降者甚众。整个战役期间。刘军死伤大约是一万三上下,张军尚不到四千众。但是,汉水泛滥成灾,襄阳围城期间,城中疫病流行,却着实死了不少人。给善后处理带来了不少麻烦。

加之,江南流行一种大肚子病。高顺所部围困襄阳,将士在水中作战,患兵者不在少数——这一部分没有计入死伤。医护营对之束手无策,张奂不得不请求医园进行支持。

其实,这大肚子病就是血吸虫病,人畜极易感染,危害很大。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往往要缠绵病床十多年,才会死去。给患者和家人带来极大地痛苦。

在张涵的指点下。医园派出大夫们迅速找到了患病地根源。但是,现代医学是在一个巨大体系支持下地。好些医生往往只会开药方。离了成药便什么都做不了,何况是张涵乎。在相当一个时期,都没能找到治疗地特效药。对血吸虫病,大夫只能以防治为主——在官府统一组织下,广泛进行宣传,提高国人的卫生意识,喝开水,灭钉螺,严格管理人畜粪便,诸如此类。

————————————————

“丞相,这样不妥吧……”

刘表投降后,被张奂送到了信都。张涵不想杀他,反而要下诏封他为宗正。张涧就不赞成了。

“怎么?”

刘表守牧荆州时,清廉自守,安民劝农,起立学校,博求儒术。他地成就虽然不能与张涵相提并论,可在滔滔乱世之中,也是极为难得了。张涵这才有意保全他。见张涧郑重其事地反对,不觉微感诧异。

宗正虽是九卿之一,地位尊崇,管理着皇室的宗室事务,皇帝,诸侯王,外戚男女的姻亲嫡庶等关系都由宗正来记录。但是,时至今日,宗正就是个闲职。天下人谁不知道,献帝只是个傀儡,宗正就更不在张涵眼里了。况且,当初段煨投降,也封了九卿之一地大鸿胪,张涧也没说什么。

大鸿胪管理边区少数民族事务和诸王列侯朝聘事务,也是个闲职——张涵的民族政策以强硬为主,乌桓、南匈奴都迁的迁,逃地逃,羌胡被打的抱头鼠窜,鲜卑战事绵延,没大鸿胪的事。

“刘表和段煨不一样,”张涧眼珠一转,就猜到了张涵的心思,“再说,此一时,彼一时。当今天下行将归于一统,正是立威的时候。诸侯割踞,久怀异志,丞相宅心仁厚宽宏大量,我恐怕他们是不能体会到的……”

“哦——,那就按元溪说地办……”

张涵略一沉吟,忍不住笑了。

什么宽宏大量,张涧净挑好听的说。张涵宽待刘表,道理与解放军的“交枪不杀”一样,都是为了削弱敌人的抵抗意志。这时候,张涵已统一中原,剩下的敌人——交州士燮、西凉群雄、巴蜀刘璋——都在偏远之地,劳师远征殊为不易。若能瓦解敌人,自是上上策。

不过,张涧所说却更有道理。一味的宽厚,并不是最好地办法,恩威并施方是王道。张涵此前施恩不少,也该借刘景升的人头立立威了。

“丞相,听说陛下这一阵儿的心情不是很好……”

合计完刘表,张涧也没在意,直接说起了另一件事。献帝知道,张涵在皇宫中不知布下了多少眼线,自己百般忍耐。不过,他尚年青,多少也流露出一些蛛丝蚂迹。

“嗯,陛下嚒……”

张涵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儿,没有说什么。此前,献地非常关心战事,他心情不好的原因,一目了然。献帝在想些什么,张涵不必多加思索,也能说出个**不离十来。

说来,献帝也非是暗弱之君。可正因为这样,献帝才会更不甘心。眼看着大汉的江山落入人手,对献帝而言,也是一种煎熬。

而且,随着战事进展,群臣之中,劝进者也越来越多。虽然没有人明说,最直白的,也就是劝张涵进为齐王。然而,众所周知,大汉国异姓不得为王。这先是封王,位及人臣,接下来,功高不赏,可不便是篡位了……

“……”

张涵的低语,张涧听得清清楚楚。看着一旁堆放的表章,张涧露出一丝涵义不明的微笑,什么话也没有说。

这一回,众朝臣劝进的奏章如石沉大海,全被张涵留中不发。不过,没有反应,便是好消息。在众人眼里,张涵没有像之前那样,将劝进地朝臣贬斥,便足以说明许多问题了。尽管张涵地嫡系重臣都保持了沉默,也无法阻挡官员们投机的热情。一时间,众人如同吃了兴奋剂一样,奏章雪片般地递了上来。除了极少数大臣上书反对外,众口一辞地劝进。

善于揣摩上意地地方官员,也纷纷上报了祥瑞。铁树开花,灵芝仙草,百鸟朝凤,上百斤的巨瓜,很大的谷穗,甚至一棵麦子上长了俩瘪穗,都被当成祥瑞报了上来。适逢海外于窴国献上了两头大象,众人异口同声“天命所归,丞相你就从了吧”,令行涵哭笑不得。

形势比人强。张涵起家征战,都是以张家子弟为骨干,他亲自培养出来的,完全忠心于张涵自己——私下里,张涵的嫡系重臣和军中大将们,或隐晦,或直接地,都征询过张涵的看法了。现在,这一派势力在军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朝中也占了半壁江山。而广泛开办的学校,也使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舆论,还是其他部曲,都很难左右张涵。也就是说,张涵眼下完全可以随心所欲。

张涵苦心经营这么些年,难道会不想称帝吗?

没有任何人会相信!

自认把准了张涵的脉,朝臣们就算不企盼着拥立之功,也不会希望被人认为是保皇派。他们不是张涵的嫡系,此时此刻不表明立场,何时才能入的了张涵的眼中。反正,不想升官者,便不是好官,众人升官的心思都像火碳似的……

建安三年(198年)的春节,便在纷纷扰扰中渡过了。张涵照例放了很多烟花,信都人习惯了烟花的绚烂,却没有去年那么疯狂了。

春三月,驻扎在荆、扬二州的张军准备就绪,张涵召士燮兄弟入朝。士燮听从了命令,合族迁往信都。

PS:这卷还有一章,便进入最后一卷了。

忽扇着耳朵,潜水中……

阅读汉生指南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