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新明录

《轩辕新明录》

第四十一章 皇家陆军泰山镇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郑克臧最关心的还是浙江县政改革在军务方面的举措。

军务改革是由项绍宽、潘兴和李书同三人联合拟定的方案,需要在浙江试点推行的部分是,在州、县设置尉官,用本地兵守土,称之为“厢军”——这个称呼显然是由李书同提议,在所有穿越者当中,以李书同最为熟悉宋代历史,而厢军正是宋代重要的军事力量种类。

当然,大明的厢军并不完全等同于宋朝的厢军。宋朝的厢军是朝廷抽走地方精锐之后,剩下的老弱残兵,以及一些被编入伍的犯罪之人组成的军队,战斗力十分孱弱。编列厢军的目的当然不是学习宋军弱不禁风,而是吸取它寓兵于民、减省军饷的好处。

所以,重要的改革方案就是,将军队中自愿回家和年纪偏大的低级军官和普通士兵遣散一部分,让他们到自己的家乡继续担任厢军。在县中设置县尉所,由一名退役连长或者连副担任县尉,一名在军中任文职的秀才出任书记官,一名军械手担任武库大使。

厢军每县的员额是六百人,以一百二十人为一个小队,第一队为教导队,常驻县城外军营,负责城门守卫,剿灭土匪等事;第二队为役警队,驻县城内,负责衙门警备,缉捕罪犯等事;其余三队分别是“左、中、右”队,由县尉所的书记官注册兵籍,平时在家务农,每年冬闲时到县训练三十天,仅在训练期间每人支饷一两。

若以此全国推广,则大明一千二百余州县,总有厢军兵力可达到七十五万以上,但朝廷日常仅负荷相当于三十万人的军饷,而需要大规模作战时,又可以发动七十五万大军。

“这方案倒是不错。”郑克臧显得非常满意,但想了想又问道,“浙江有七十五县,每县厢军员额六百,那就要四万五千人,现如今有那么多人除役回乡吗?”

潘兴连忙解释道:“哦,这个方案所计算的是将来理想状态下的情况。目前来说,退役的浙江籍兵力不过两万余人,远远不足员额。”

“那怎么办?员额空着?那县里清剿盗匪缉捕罪犯的事情交谁来做?”

“那倒是不至于。军务改革的另一方面,便是原有各县衙役的改革。往日县衙的差役,都是百姓充任。说是百姓,其实真正愿意在县衙当差的,多半是市井无赖之徒,往往一有差使,便吃拿卡要勒索百姓,臭名昭著。但若是一律革退,一时间又无人差遣,耽误公事。”潘兴很少一本正经地讲述,这么难得地解释方案,众人都聚精会神地听他讲,“现在军务改革之后,由县尉主持,对原有衙役进行甄别,沙汰尤其恶劣者。对于能称职的,或者表现平庸的,都暂时留用,编入役警队。待日后退役军人多了,再缓缓淘汰。”

“嗯嗯,如此甚好。”郑克臧连连点头,但想了想又问道,“军人总不能全都退役回家吧?若一县并无多少人在军中服役,将来也没多少人除役回乡啊。”

“这就涉及到军务改革的又一个层面了。”项绍宽接着潘兴的话往下说,“要为军队补充新兵,就要试行征兵制。历代兵制都是府兵为主,募兵为辅,结果往往坚持不了多少年,军队便孱弱不能用。大家或许都还记得,当年戚继光身为世袭指挥使,为了征剿倭寇,情愿从头开始招募义乌乡勇,严加训练,才能百战百胜。”

“征兵制?”

“对,目前的实施方案是,每县每年征召年恰满十七岁的新兵二十人,服役期三年,称为“役兵”。三年之后去留随意,若愿意继续留下当兵的,便转为“职兵”。”潘兴继续解释道,“所以只要三年之后,每年都会有军人退役还乡,这样就能将厢军员额渐渐填满。大家都知道,大明皇家陆军的薪饷颇为优厚,但军纪也严格。只要在军中呆满三年,这些人的品性一定远远好过那些市井之徒充任的差役。”

阅读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