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之信和尚之孝虽然是兄弟,但两人不和众所周知。尚之孝忠于清廷,更受父亲尚可喜看重,甚至想把平南王爵位传给尚之孝,所以两年前尚之信发动兵变,控制了广州城,尚可喜忧愤而死。”孙广越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后来,尚之孝在惠州与刘国轩作战,兵败身死,忠于他的部将只得接受尚之信为平南王的事实。这次叛乱的王国栋和尚之璋二人,王国栋或许原是尚之孝部下,尚之璋听名字应该是尚可喜的侄子,或许也站在尚之孝一边。两人叛乱未必是尚之信指使,反而可能是为了反对尚之信,投靠清朝。”
毛渊明听完恍然大悟,说道:“若是真的如此,那倒不算太严重,毕竟尚之信没有参与其中。”
“可到底事情是不是这样呢?”庄寒天问道。
“这个事情不用猜,反正尚崇谧和尚崇坦都在这里,找来问问便知。”常镇业说着站起身来,“我这就去找这两人过来。”
时间不长,常镇业带着尚崇谧和尚崇坦回到议事厅。尚崇坦是尚之孝的长子,父亲死后被伯父尚之信送来杭州为质,显得有些拘谨。一问之下,原来尚之璋是尚可喜异母哥哥尚可福的次子,平日里的确与尚之孝来往频密,与尚之信不和。而王国栋原是潮州总兵刘进忠部下,刘进忠降明之后,王国栋不愿跟随,便前往惠州投靠尚之孝,虽然算不上尚之孝的嫡系旧部,但忠于大清这一点确凿无疑。
“既然如此,尚之信并未参与此事的概率很大。”常镇业把二人请到隔壁房间用茶,回来之后如此说道。
“看来,我们这也算也算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过了。”毛渊明点头说道,“那接下去怎么办?”
“嗯,我看不如这样。让尚崇坦写一封信给尚之璋,劝尚之璋不要执迷不悟,立刻投降将功补过。另外,再以军机处名义给广州的尚之信下达命令,令他出兵助剿,对付王国栋和尚之璋。”许纬辰提了个方案,又继续解释道,“现在我们手中无兵可派,如果任由王国栋和尚之璋占据赣州,他们必定勾结简亲王喇布,向东进攻,整个江西南部就要得而复失了。”
“可是,如果下令尚之信出兵,那他肯定趁机扩展地盘……”
“军阀嘛,肯定会是这样的。我们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许纬辰微笑着摇了摇头,“不过,让他攻打王国栋和尚之璋也好,毕竟三藩之中,对清廷忠诚度最高的就是平南王,清廷也肯定一直在想办法重新拉拢尚之信。只要他和清军开打,以后就只能站在我们这边了。”
“嗯。不过,稳妥起见,我看还应该让尚崇谧也给他爹写一封信。”常镇业又建议道。
“写什么?”毛渊明问道。
“不用特意写什么,就说在杭州生活得很好,受到皇帝的恩宠和军机处的照顾。其它一律不必说。”
“镇业说得对。”许纬辰马上明白了常镇业的用意,“不必刻意对尚之信说什么,只要不露痕迹的让尚之信意识到,他的大儿子在我们这里,就行了。”
“好,那事不宜迟,马上让他们两个写信。”毛渊明总结道,“另外,这事暂时不告诉郑经和郑克臧,只告诉陈永华,他熟悉韶关那边的情形,问问他有什么意见。”
毛渊明既然这么说了,众人立即分工,许纬辰督促尚氏兄弟写信,常镇业找陈永华商议,庄寒天和邹树人负责加强杭州城的警戒。
三天过去,更好和更坏的消息都相继传来。好消息是九江方面打了一个打胜仗,明军水师歼灭了清军鄱阳湖水师几十条船,并且登陆上岸,在庐山以北设立大营,离九江府城不过十多里地。坏消息是,林应又派人送来消息,根据陆续逃到韶关的士兵讲述,刘国轩的大儿子刘德任也在兵变中被害。
刘国轩的三个儿子当中,刘德任是老大,今年二十八岁,跟着父亲转战多时,也算有些战场经验。这一次刘国轩把他留在赣州,想必也是意在栽培,让他获得独立带兵的经验和经历,没想到会出现这么离谱的意外。
阅读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