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风记之丛林世界

《诸风记之丛林世界》

第14章罪魁祸首·屈原与真幻录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这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疑问:即便找到这个罪魁祸首又能怎样,难道这样那些惨死的遇难者就能就此复活吗?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要想让这些发现有价值,是让外界知道,过去发生飞行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并做出如何避免飞行事故的方案。所以,我想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离开这里,把这里的发现通告到相关部门已经那些有权力阻止悲剧重演的组织。

然而,雁然并没有打算这么做(尽快离开),她计划继续探寻这里的一切。虽然我曾经一心想回到现实中,但这个隐藏的“文明”也深深勾起我的好奇心,如果真能把这里发现带出去,说不定比当初发现三星堆遗址还要轰动,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重回蜀西学宫,我们来到另外一处巨石前。这处碑文讲述了在濯缨离世之后,诸风谷怎么由一个部落演化为七个部落。这七大部落分别是:文曲部、武曲部、禄存部、廉贞部、巨门部、贪狼部、破军部,部落的名字是以北斗七星的古名为号。

碑文中关于每个部落介绍就是一个家族的血泪史,他们的经历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是一曲欢快的田园牧歌,而是一部血与泪的战斗史。文中说,他们在经历了无数的厮杀争斗,才把诸风谷从原来的一个部落扩展到七个部落。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家族之间的厮杀,还要和外来的民族和强悍的野人部落斗智斗力。

这的确是一部用血与泪写成的历史。文中有一句说的非常有意思:在大校场上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渗透着先人的鲜血。

大校场的周围用五米多高的巨石阵,巨石做成人样,很像是复活节岛上的那些石人,只不过这里的石人并非一字排列,而是做成八卦阵的样子。这样的布阵很像是打仗用的,由于巨石的阻隔,可谓是易守难攻。

当站在大校场边,似乎还能感受到那来自千年前萧索的杀气,听到那种冷兵器时代,长矛刺入血肉之躯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

另外一块碑文上,故事则轻松了许多。

濯缨506年,谷中出现一位自称“渔父”的人,他看不惯这里漫长的厮杀和遭受外来入侵之苦,发动了数万人,举行了一次“谷丰之会”。他用尽各种手段,降服了那些整日和诸风人作对的野人部落,让他们在谷外的为谷内的人“守关”,成为诸风人的“守夜人”,把野兽和凶狠的外族人拒之门外。这就是贡嘎雪人的来历。

这位自称渔父的人还说服了几大部落的首领,不再为土地厮杀。最终各大部落首领达成共识:如果想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想办法离开这里,另寻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碑文并未详细展开,只说详情记录于《诸风志》中。

我记得最初看到那篇网络上流传的《诸风志》时,并没有讲到那些非常离奇的故事。其实,我从网上看到的那篇《诸风记》仅仅是只言片语,没有详细讲述谷中发生的那些更为光怪陆离的故事。

现在我有些明白雁然继续寻找诸风人遗址的用意了。

找到发射源并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找到诸风人来解决,因为是他们设置的这个“障碍”。同时,既然这些隐居的人有能力发展出如此先进的技术,或许有一定的“财力”,找到他们也不失为解决赔偿问题的办法。

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的技术到底有多先进,不过通过目前状况进行逻辑推理来看,诸风人应该还没有发展到国际社会的水平,不然他们就不会在面对国际社会时,还处于“闭关”状态了。其实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个群体不仅发展出高超的技术,甚至研发出专门克制国际人的技能体系。

这里我还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雁然不是首先想到离开这里,告诉国际社会的问题所在,以便让以后的飞机避开这个“雷区”,而是在这里继续研究诸风人的遗址。实际上,国际社会在我们看到这些的同时,也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情,这是他们计划的一部分。

此时,我已对雁然和我特殊的身份有所察觉了,我相信在飞机失事、丛林落难遇到那些不合理的现象并非偶然,这一切都在人为的操纵中。具体是怎么操纵的,这时我还不太清楚,我只隐约感觉到,我现在被他们牢牢控制着,想要逃离他们的“魔爪”,并非易事,况且,我并不知道雁然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我起初猜测她很可能是那些幕后黑手的人质。

再往后的一个碑文,记述了一本叫做《真幻录》的书。

这本书前半部分记述的是濯缨根据生前的经历,发现的一些心得,或者说,这就是他们官方的信仰。因为在碑文作者看来,这本《真幻录》就是诸风人的《圣经》,濯缨就是他们的“耶稣”。

碑文详细介绍了濯缨在入谷之前和入谷之后的经历。

看到这里,我算看明白了,那位被诸风人万世景仰的“耶稣”,不是别人,而是在外界妇孺皆知的,被誉为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怪不得开始的时候觉得这么熟悉,只不过真实的事件和历史记录并不尽相同。虽然我对历史并不十分精通,但我也知道谁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做过三闾大夫,谁被多次被流放而作《离骚》。但我不明白的是,屈原当年可是在楚国战败后,绝望之下投湘江而死,要不然怎么会有我们当今的端午节?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这样的经历的另有其人,屈原只是人们的想象?为了完善理想的形象,从而把别人的故事安到他的身上,这样的事情在历史的演绎中并不稀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屈原在投江之后并没有死,而是真的为渔父所救,从而发展出后面的故事,根据他的治世理想创造出这样一个新世界。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太不可思议了。

我来不及细想这些匪夷所思的故事,更激动人心的发现再次出现。

雁然发现了《真幻录》并非一个类似《道德经》的普通思想“文献”,而是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有着极大提升价值的“技术”秘籍。对于像我这样的理工男来说,这样的书籍就是点破各种技术迷津的“心法”,为什么这么说呢?书中这一段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宇宙万象之大,真真假假,无外乎理。这个理,存于儒,存于道,存于墨,存于法……这些均是表象,那么怎么才能看出真相呢?真相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我花费了半生的心血,经历过无数的磨难,终于有所领悟。这本《真幻录》就是教你怎么看破这个世界的真相,获得永恒的能量。如果你能掌握种种技巧,即便是尧舜禹汤文武在世,也不过如此了。对于那些像赵梁、费仲、庆父、郑袖那样的小人,也可以轻松战而胜之……

碑文并没有说明修炼“心法”,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本奇书了。可惜的是,碑文并没有说明《真幻录》的去向。

文章的最后说,这本《真幻录》后来经过数十代人的补充,已经从原来的数千字,增加到十万字。看来即便是找到,一时半会也看不完。

最后这一块石碑,讲述了他们在离开诸风谷之后,如何打算融入当时的社会。但那个时候依然是和秦末烽火连天一样的南北朝年代。五胡乱华、南北朝鼎立时,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诸风人出谷后占据巴郡,凭借在谷中发展的技术,以大优势逼退北方拓拔氏的攻击,暂时稳定了一段时间。未来一百年内,频繁的战乱,让诸风人对外界彻底失去了希望。在外界仅仅生活了五十多年后,墨家钜子再次带领诸风人离开巴郡,去往更远的东方。当他们走到东方尽头,始终没有看到光明所在,便打造数百艘船只,带上动植物、各种工具以及他们的决心,和数万诸风人一起漂泊在浩瀚的太平洋。

至于他们怎么在风急浪高的太平洋上生存下来,碑文并没有记录。相信他们一定坚持了下来,否则也不会有我们看到的这一切了。正当我呆呆沉思之际,发现雁然已经不见了踪影。我四处张望,发现他静静地伫立在一颗古树下。这棵古树硕大无比,七八人也难以合抱过来,旁边有一个石碑,石碑上讲的是蜀西学宫的来历。

原来这学宫起初是卓英为了解决谷内生存争端而设立的一个辩论场所,这棵树便是当时濯卓英亲手种植。后来生存问题解决之后,卓英便将这种“百家争鸣”的形式扩大范围,仿照齐国的稷下学宫,新建一处治学场所,因为地处蜀地西方,便称之为“蜀西学宫”。

“这里有什么发现吗?”我问雁然。

“有,你看到了吗?碑文上面提到比较关键的地方,或许那里有我们想知道的秘密。上面说,刚开始辩论的场所并非在这里,而是在一处山顶上,后来规模扩大,才新建蜀西学宫,原来的地方用于储藏旧书。如果是这样,我们必须找到那个藏书的地方,来破解这里的秘密。”

这时,我们想到了一个人,同时转过头去望着他——正在一旁逮虱子的kk,看着我们这样望着他,被搞得一头雾水。

我用蹩脚的诸风文和肢体语言(过去一段时间我发现雪人们能听懂诸风文),表达了想找到一处神秘地方的意思,KK抓头挠腮了半天,似乎理解了我的意思,但是,他没有立即答应我们,而是指着他和同伴的肚子,意思是说他们都饿了,希望先吃点东西再过去。看着这群“馋虫”,我们只好推迟计划,返回春秋坛,起灶做饭。

阅读诸风记之丛林世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盘古小说网(www.pangu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